对于ACCA,我们一直都在期待看到各种考试技巧和考点剖析,眼里也只有那50分的坎儿,心怀“只要考过了我就是人生赢家”雄心壮志。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心理对我们肯定是有激励作用的,但是这好比想当年高三老师对我们讲的,“只要上了大学就可以想怎么玩怎么玩”一样,这种话术,它的意义是什么,已经经历高考的我们,这点thirteen数多少还是有的。在此,并不是否定ACCA对我们的增值意义,反而我要强调的是,ACCA能够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是一张证书。
 
  作为P阶段的第一门课,刚从F阶段披荆斩棘过来的同学一看到真题,内心能不崩溃的,都是真英雄。大概从某乎上搜了一下关键字“ACCA P1”,得到的画风都是这样的。大家都是心很累,爱不动。作为P1的老师,我也很好奇在学生眼里,P1是怎样的一门科目,得到的反馈多数是“ACCA的思想品德课”,“背诵内容最多的课”,“写作文的课”...因此我冷静的想了想,是不是我们打开P1的心态就有偏差,造成了先入为主的一些误解。试问,哪个学生在大学期间会由衷的喜欢上“某某主义,某某概论”之类的课呢。
 
  P1的第一个章节,就是“Scop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旨在让我们总览公司治理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公司治理。学术的理论,相信你们的老师都会在课堂上介绍,而接下去的一些文字,希望能帮助各位理解一下,作为一个普通学生,为什么P1是一门值得好好学习的学科,甚至于哪怕你不参加考试,也值得被安利一把。
 
  从公司治理的源头讲起
 
  通过学习,我们会知道,公司治理的源头就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造成各种代理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降低公司的代理人成本,公司治理就作为一种管理机制被建立并且不断完善。但是多数人还是认为即使学着professional knowledge,也并不是出门左转就能当professors,这些和自己关系并不大。一旦知识没有了代入感,就不会有感同身受,自然也就少了学习的动力。
 
  可是我们不该忽视,代理人关系(agency relation)是发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并不仅仅指股东和高管。只要一件事情,不是你亲自去完成的,这期间必定涉及到了一方委托另一方去做事的关系。这其中多少都会有利益的冲突,信任的问题,以及信息的不对称。连学习都不能保证可以自学的你,就不要一边刷着手机,一边想着让室友帮忙带什么晚饭,还一边嘴硬说“我自己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合作,就没有社会。
 
  所以,再问问自己,我们这是仅仅在学习公司治理吗?治理那些不属于自己,而且也不知道未来能不能属于自己的公司?别想远了,目前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你的,我们能控制的只有我们自己。社会上被欺负的,多数都是相对无知的一方。你现在学习的所有理论,换一下人物背景,正是在学习如何治理你!自!己!
 
  从广义公司治理角度来谈
 
  当我们的公司越来越大,要处理的相关利益群体就会越来越多,如何处理好一系列的利益相关人关系,会从方方面面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贯穿P1始终的一个理论就是利益相关人理论(stakeholder theory)。从这个层面起,我们的公司治理就提升了一个维度,到了广义公司治理。而哪些人是利益相关人?他们包括了任何能够影响组织或者被组织影响的群体(人类或者非人类)。作为个人,我们难道没有利益相关人问题吗?当队友呼唤你开黑,而女友呼唤你陪她逛街的时候,mendelow matrix就是你的救星啊。
 
  我们再正经的想一想,为什么有些人被认为情商很高。情商高的人,都会在适当的场合,说合适的话,做恰当的事,相处起来不会让人觉得尴尬。这些人,就非常擅长处理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自然他们就会收获很多朋友。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很多人会忍不住对其伸出援手。帮他们的人不会计较,被帮助的他们也非常懂得感恩,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美好的状态。
 
  认真分析P1知识中的逻辑,理解公司处理各种利益相关人的问题,不知不觉中,你的情商会被慢慢提高。渐渐明白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所以你变得更加慷慨。也慢慢懂得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因为定有他人为你负重前行,所以你变得善解人意。
 
  从出题方式来思考
 
  P阶段的题目特别热衷于让我们角色扮演,eg.假如你是一个consultant,你会给公司什么意见。很多同学感慨它的难度,而这正是这个学科的智慧所在。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商业领域所涉及的这些角色,他们是谁,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对公司会有什么影响。
 
  你说这些和你没有关系?当以后面试时,HR问你“请问你对我们这个职位有什么了解”的时候,你就会感谢曾经的自己学习过P1。啊,也许你不会,因为你抗拒学习,不认真对待,所以不知道这些职业是做什么的,因此你还不知道学完ACCA以后,你到底该做什么。相信我,如果继续只把视野放在考试技巧上,考完ACCA所有科目的时候,将会是你这几年来,内心最空虚迷茫的时候。
 
  再换个角度思考,为什么很多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总是可以比较冷静,理智的做决策。有科学证明,因为人的思维方式,随着不断的成熟,会趋于一种“去中心化”的状态。换句话说,他们比较能够将自己从一件事中抽离出来,站在“上帝视角”去分析事情的方方面面。说通俗一点,就是他们善于换位思考。在商业领域,有一个有名的案例,就是英特尔公司的转型,当年对于是否关停存储器业务,公司内部起了非常大的争执。这个时候格鲁夫问了摩尔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我们现在被踢出去,董事会招来新的CEO,你觉得新CEO第一件事会做什么?”摩尔说:“TA会退出存储器业务”。关键时刻的抽离自我,角色扮演,让我们看到了今天的英特尔。
 
  不和远的比,我们和身边优秀的人比,差距其实往往就在这些思维方式和认知高度上。而ACCA P阶段的科目,就是试图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帮助我们去构建一个更高的认知维度。
 
  前段日子和一个普华永道的资深咨询师交流,她发出的感慨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明明成绩不错,可是一对话,就是没有那种灵气,不能为企业所用,甚至会好奇他们的高分是如何得到的。我们有太多的刷分技巧,却忘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仅仅贴一个分数的标签。
 
  未来的你,也是当下自己的stakeholder。假如未来的你有一台时光机器,TA会不会忍不住回来找你,改变你?如果你觉得不会,那么恭喜你。如果你觉得恐怕会,现在调整自己还来得及。所以,去掉这些急功近利,摆好P1的正确打开方式,在迈入复杂纷繁的社会前,学一门ACCA P1,教自己如何先做人后做事,一切都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