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着高顿网校小编一起来看看在加拿大的ACCA会员的ACCA学习之路,供大家学习借鉴。
我是一名在加拿大的ACCA会员李琳,2007年冬天,ACCA正式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我本科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生选择了金融与投资,在英国诺丁汉大学。毋庸置疑,专业背景和地理位置都恰好,似乎不考ACCA就是不上进或者智商有问题。当时在英国有一种现象,很多非财务专业背景完全不搭嘎的人都在考ACCA,因为想要留在英国,争取长一点的签证,而此类专业证书的培训费用跟正规大学的学费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了。所以,ACCA在它的发源地,很popular,涉及人群很广泛。所以,简单的说,我在选择考什么证书的时候,并没有很多考虑,没有太多纠结和犹豫。
开始*9科备考的时候,我在北京开始了毕业后的*9份工作,一般忙,偶尔加班。因为对流程不是很有把握,前两科报名了培训学校,F6&F9,除了上课,留出一个半月时间准备,顺利通过。后面都自学了,因为北京太大,上课路途遥远,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F7&F8考了两次。后面的P level都较为顺利,除了P5。P5通过率大约从08年开始,稳稳垫底,说不上这门有多难,就是不好过。现在看来,一是P5换了考官之后,问题有时候有点绕,容易答非所问,而且很多中国考生备考方向出现问题,这些考生并没有彻底去理解理论和在问题中的应用,甚至完全忽略应用,只是在那一遍遍背考点。二是P5理论看起来其实不难,但P5注重分析和主观性的东西比较多,需要站在一定big picture的角度全面看问题,从整体到具体。很多没有工作经验的同学还是不容易站在一个公司CEO的角度看问题,回答难免片面或微观。P5,我前前后后大概考了5次。因为后来工作比较忙碌,没有很多时间备考,两科一个月时间,还只有晚上疲惫的效率很低的两小时。所以前两次没过,都没有太上心,觉得下一次准备充分点就好了。结果,迎来了之前请假一周专门备考的第3第4次。然后难免慌乱,后来才明白是基础和理解上有问题,不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了。
也想和小伙伴们说,有时候不能埋头苦读,觉得方向有偏差了,效率降低了,找不到POINT了,就停下来。我觉得很多时候,培训机构的作用是指引,给个方向,给些督促,请按照自己的需要慎重选择。而有的时候,自学还是有局限性,还是需要一些外界指引,这时候,找到一个对路的老师就跟重要,可能他的一句话,就改变了你的考试结果。这个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了,不能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