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小编总结了ACCA考试专业阶段P系列的课程特点,供大家参考。
  P阶段的课程明显有下列几个特点:
  综合性很强---比如说翻开P2的教材,你会看到它的厚度超过砖头的厚度。仔细一看里面的内容,原来F3 和F7 里面详细介绍的很多内容,在P2里面也作了详细的叙述。但是,任何P阶段的课程,都不只是包含了已经考过的这个系列的以前的课程内容,象P2的考纲里面可能还会涉及到F9、P1的考试内容。所以,这样一门课程,覆盖很多相关课程的综合性强势P阶段课程的*9个鲜明特征。
  考试题较大比例的分数集中在案例分析等主观题上。---大多数P阶段的*9道题目都很长,考试的分数比例也集中在*9道题,有的会占到总分的一半(比如P1、P3)。即使是Section B的考题,也多数以案例分析为主。客观答案不多。(除了计算类的考题外)。所以绝大部分中国考生对这种考试形式比较害怕。因为,我们都有可能答不到正点上。我们很多同学都特别希望借助对于模型的熟悉或者理论的记忆来解决P阶段的问题。实际上,这个期望值是太高了。ACCA P阶段的题目几乎很难有完全可以依赖背诵就可以解决的。有很多同学会遇到典型的只知道一些理论,不知道如何将这个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案例中。这也会直接导致答案的论点和论据完全脱节的问题出现。如果是严重的论点和论据脱节,就表明答案完全是脱离考官的要求的,就只能拿到一点安慰的分数,离考试通过的分数相差太远。有很多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P阶段某些课程只能拿到三十多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相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题目长度和题量,都是非常大的。考试时间严重不够。
  很多学生都只能答将近80分的题目,再加上上述两个我们本来就比较没有把握的特征。导致通过率不高。
  题目的发散性也非常强,很多信息可能只是背景信息,并不是题目答案里面需要的信息。这种信息多、杂、乱也是P阶段考试的一个特点。在考试的紧张状态下,想要在短短的时间消除恐惧,静下心来梳理答题思路,除非是原来对这种题目的思路非常熟悉,那就是平常做了很多种练习,才可能具备这个能力。大多数中国学生考到P阶段的时候,工作比较忙,而且考试的时候还正是工作的旺季。加班加点的,再加上家里可能也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耽误了。所以,没有时间去仔细的做题。因此加大了考试的难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情况下会推荐大学生趁着大学比较清闲的时候来踏踏实实准备ACCA的考试。
  管理概念的知识、理解层次和深度应用层次的高度结合。考试题目要求大家两手都要硬--不仅要明确知道每一个管理概念的表面和深层次的意思(这个可以说是答题所需要的“论点”,应用这一部分还必须高度结合对论点的进一步阐述和进一步延升(这个可以说是“论据”),如果论点和论据不能够水乳交融,就会出现所谓的“脱节”现象,考官就不会给以较高的分数,或者说不能保证通过了。
  印象分。主观和灵活性的题目多了以后,考官在给出的评分标准里面也给出了印象分这个实际是鼓励专业答案的措施。因此,这个“奖励”分数用辩证法来思维就是:考官实际上已经明确告诉你,对于答案不符合专业要求的同学的印象分就很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