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顿网校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ACCA考经故事是来自南京财经大学2012级的周璐同学,一起来看看她的心路历程。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我已经从一张没有任何财务背景的白纸变成了14门全通过的幸运儿。3年的考a之路依然历历在目,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和大家分享。
  前面的F1-F5很多同学是免考的,但是前面五门,尤其是F2、F3、F5对后面课程的影响很大,打好基础很重要。F2和F5的计算很基础,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课,理解老师的思路,理解了之后做起来就会很简单。F3是财务会计的基础,相比F2较难,我当时是配着中文的基础会计一起学的,二者互补对于加深自己的理解很有帮助。
  从F6开始就是九门的全球统考。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痛苦,好的学习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后面九门按照学习方法可以分成3大类。
  首先F6、F7、F9、P2、P4是一类。这五门考试计算都占很大的分值并且计算的题型都很固定,学习方法“无他,唯手熟尔”。计算对中国学生是很有利的,在考试时计算上分值要拿到80%左右。计算方面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会带着同学们做一遍典型例题,上课要记全笔记,课后笔记要认真看,学习各种题型怎么处理。真题至少要做三遍,*9遍会做的很痛苦,主要是熟悉知识点接触各种新题,总结不同题目的处理思路。第二遍运用自己学习总结的方法练熟练度,一般第二遍对提升自己的解题思路和速度是一个质的飞跃。第三遍主要就是练速度,要自己按考试时间严格限制完成试卷。
  第二类是F8、P1,这两门,尤其是F8,是中国学生的老大难。我把这两门归为一类主要是它们虽然考试都是文字题,但是答题时都会有相对固定的答案,同时结合考试的案例背景。所以在学习时我的方法是将每年的真题按照不同的题型进行整理,比如销售系统的审计程序有哪些,内部控制的缺陷有哪些,将真题答案中的结合案例部分撇去,提出纯纯的理论部分整理到笔记本上,可以直接剪下真题的答案,不过我更偏向于按照自己能够理解记忆的语言进行整理,笔记本最后就是一个完整的知识库,复习的时候就是要多看多背自己整理的知识库。另外看真题答案时重点关注答案如何把知识点与案例结合起来表述,同时自己要找几份真题练手。考试仅仅默写自己背的知识点绝对是ACCA的大忌,结合案例熟练运用知识非常重要。
  最后一类是P3、P5,个人认为这两门是ACCA考的最活的两门,一方面是要对案例有很好的理解,另一方面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对积累知识。尤其是P5,当时考完普遍都感觉不像在考P5,而是在对考生所有的财务底子进行综合考核,自己的答题很多都是平时积累的common sense,而跟P5的书本无关,这就是为什么P5全球百分之二十几的通过率但是一些大神级的同学裸考完全靠common sense也能过。所以这两门平时就是要提高案例分析能力同时积累common sense。我这两门的每一条真题都是自己在看答案之前认真做过一遍的,主要是训练自己思维的灵活度,提高案例分析的能力。答案也是要好好钻研整理的,主要是扩充自己的common sense,比如P3可以按照不同的模型进行整理到笔记本,每个模型一般会有哪些案例相关,最后笔记本就是一个common sense库,对于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很重要,考试前多看几遍,确保考试能够想到自己积累的这些东西,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发散性地写。
  3年的ACCA之路是大学最难忘的经历。现在在图书馆看到在刷ACCA的同学们总会想到当时的自己。祝愿所有ACCAer们都能在这条路上采撷最美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