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被一篇“因为爸妈只有你”的文章刷屏了。
不敢死,不敢远嫁,不敢穷,不敢远行,因为爸妈只有你。看到评论里的泪目、戳心,我也只是扯了扯嘴角。
大概是我冷漠,那些曾经的和正在进行时的“游子”固然心有戚戚焉,但请问那些从未真正离开过父母怀抱的人不知在泪什么?是预感到自己将来要远行还是预感到自己将来会是一个穷光蛋。又或者,你现在就是一个扛不起的穷光蛋。
成年之后的远行一般有两种情况:在国外留学或者在另一座城市工作。出国留学暂且不论,无非是父母希望你出国留学长见识或者你拿着父母的钱追求你的留学梦。无论哪一种,你都是一个经济不独立的人。这样一个尚且依赖着父母支持的你,仍然对父母的关心不理不睬、敷衍回应的话,那就是本质里的东西了。
再来说说离开父母,去另一座城市打拼甚至安身立命。这是一个很可怕的命题。因为它牵扯到中国人最最致命的品质——孝顺。
中国人数千年来奉行的一句:百善孝为先,几乎快变成骨子里的真理。你离开父母在异地安顿是不孝,你不结婚不生孩子是不孝,甚至这种传统美德已经被妖魔化到:你不去做父母要你做的事不去成为父母要你成为的人就是不孝。
何为孝?你说你不敢穷,不敢远嫁,不敢走,是想孝顺爸妈,给他们更好的生活,因为他们只有你。有的人或许真的自愿被孝顺“绑架”,选择放弃那些远走高飞的梦想,安安心心地陪在父母身边。而还有的人呢,扪心自问,你是有想法有能力却选择放弃的“不敢”还是根本没勇气扛不起的“不敢”?
有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我曾对那些口口声声光明正大说着这句话的“行动上的矮子”嗤之以鼻。这句话大概被虚拟了太多情感的东西,当作借口也可以理直气壮气震山河——因为你在扮演一个“孝子”的角色,仿佛没人可以诟病。
你说你要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假如你身在一个三线小城市,你说你不敢穷,你就在小地方也可以混出一片天地。请问你可以混多久?混到爸妈白发苍苍垂垂老矣的时候吗?
事实是,你明知一线城市的机会更多,却连买张火车票远走打拼的勇气都没有。你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庸碌至死,却还在为着自己的懦弱说着那些“不敢”。
若你运气好,从小生于繁华如梦的一线城市,你说要给父母更好的,我看到的却是你工作几年工资仍然是父母的一半,每个月买化妆品衣服所剩无几,偶尔孝心作祟带父母上顿馆子最后还是父母结账。
你说你要进修奋斗,向父母一伸手要来几万块钱去高顿财经报了高大上的ACCA,天天发朋友圈晒整页的英文却也没见你PASS几门。说好的更好的生活呢?是你给爸妈的还是爸妈给你的?
另外,还有一种人——被孝顺“绑架”的人。我的认知里,这种人是很可悲的。这里又牵扯到一个中国人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愚孝。
蔡康永说,中国人很容易被孝顺这两个字所绑架,就无法进行任何观点的讨论。当爱太巨大时,它可能会干扰我们人生的节奏。爸爸妈妈给孩子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想要他变成的人。
人存在于世,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父母孕育了你,也没有资格全权干涉你的人生,他们应该做的,是让你成为你,然后言传身教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远走高飞,你放弃事业去远方寻找自己,爸妈理解*4,不理解也没关系,但没有权利阻止你内心渴望完成的事情,更不应该用“孝顺”二字绑架你的人生,“为你好”三个字并不时时刻刻都是充满无私爱意的。如果真正无私,为什么可以为你舍弃生命却没办法停止控制你。所以说,从来没有纯粹的无私。
木心先生说过,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二十多岁的年纪用父母捆绑自己不去追逐梦想,四十岁的时候郁郁不得志反而责怪父母困住自己,那些“不敢”的人的结局大抵如此。
那句话其实是不完整的,后面还有一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别轻易放弃,所有的离开都是为了更好的归来。
▎本文作者Yvonne,来源
高顿网校ACCA。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gaodunacca),掌握最全面ACCA政策以及学习方法,更有在线小编为你解答各种困惑,会说话的公众号,你见过吗?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转载请保留此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