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ACCA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基本的商业知识很很必要的,高顿网校小编今天就跟大家来探讨一下什么是【说客】。
        在F1第二章的PESTEL模型的political因素中,谈到企业可以通过雇佣说客lobbyist来对政府的决策施以影响,那么说客这种神秘的职业到底是做什么的?他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
  说客是一项古老的职业。从本意上讲,西方政治开放“说客”通道,源于他们的宪政国家精神,但也可以说是他们在设计国家政体的时候,特意留下一扇“政治后门”。
  说客的历史能够追溯到19世纪的英国,指非政府人员在议院会议厅外的前廊上,说服议员们接受某种要求和愿望,并将该议题在议会上提出并通过。
  在美国,说客的职业已经持续了150年。1869年到1877年间,也就是在格兰特总统执政期间,由于国会在铁路管理和羊毛征税等问题上争执不下,游说能最快地引起议员的注意,效果也*4,所以各地区政府,特别是大型企业和团体纷纷派出长驻华盛顿的人员,随时就自己需要的议题和利益游说国会。据不完全统计,在华盛顿的游说公司约有2000多家。2013年,正式登记在册的说客数量为12281名。这意味着,平均每位美国参众两院的议员身边,有20多名说客出没。
  游说行业人士多有重要的社会、政治背景,而且有大量政要在卸任后加入到“为利益集团代言”的游说队伍行列。受人钱财,替人消灾。在过去的20多年中,随着游说活动专业化、职业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游说行业也从过去的半遮半掩、含含糊糊的灰色地带,一跃成为公众瞩目、不容或缺的高级政府公关门类。特别是在布什执政的8年时间内,因为其一贯支持照顾大企业、大财团的政策立场,加上其政府高管们深厚的商业背景,更为游说团体们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舞台。政府机构正越来越深地延伸到企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促使企业争相去主动“影响”监管规定。根据美国公布的数据,苹果公司去年用于游说方面的投入达到140万美元,脸谱网(Facebook)去年的游说投入大约为500万美元,谷歌大约为1000万美元,微软公司大约为770万美元,这些数字看似庞大,但对大公司来说,聘用游说人员的成本并不是那么高,甚至无法与聘用顶级律师或银行家的成本相提并论,但是说客带来的高额的回报却是非常令人向往的。据《华盛顿邮报》2009年4月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大公司密集的游说活动,能够给他们带来非常丰厚的利益。仅200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免税法案,就为投资进行游说的公司带来了22000%的回报率。
  说客系统是西方政治体制的一部分。有人曾经把美国的政治体系比喻成一辆车,各个政府部门是这辆车的发动机、车轮、传动轴、离合器等重要部件;而那些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各大游说团体,便是那连接各个主管职能部门、保障油路顺畅的连动齿轮和磨合装置。在这一个意义上,说客的存在满足了各方需要:国会可以听到各方面的声音;而国会的议员们则从说客的游说中了解到“民意”,以便调整他们在辩论和表决中的立场。这也是说客为何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