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ACCA结缘,纯属误打误撞。别人总说一入ACCA深似海,我身边也有很多前辈半路放弃,而如今我也走到了半路,不过幸好我仍满怀信心,并且愈发热爱。
我即将升入大三,ACCA过了8门,F1-5是免考的,去年12月份考了F6,76分。今年6月考了F7、F8两门,一门80分,一门81分。MC之中牛人太多,过了8门或许不值一提,只是相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样的分数远远超出了我对自己的期待。或许是有幸运的成分,但也绝对不仅仅是幸运。因此惊喜之外,我回顾学习ACCA的一年多,总结了几点令我拿到这样分数的原因。在这里分享我的点滴备考经验,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眼低手高"】
眼低手高,这是一个心态问题。不是说不能以高分数为目标,不能激励自己往高分冲,而是不要给自己过分的压力。9月份上F8的时候,Major让我们填了自己的目标分数,我记得我当时应该是填了F8—60分。说实话,当时自己心里想的是,50分刚好飘过就够了,Major提出来的全班8个80分,我根本就没敢想成为其中之一。
为什么我会给自己定低分数呢?我的考虑有两点:*9,对于英语写作能力较弱的我来说,F8本来就比较难一点,80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太过分的目标。第二,我是*9次同时考两科,所以我的*9目标是如何合理分配学习两科的精力,让两科都能一起过,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某一门的高分。
“手高”,是指在日后的复习准备中,绝对不要满足于“能过就好”的复习量。虽然自己的目标只是60分,但是遇到难点我不会因为只追求低分飘过而随意放弃。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性价比高”(考试必考的问题,有套路的问题)的内容进行复习。这样一来,心里因为追求的是60分,准备的时候却准备够了70分、80分的量,既胸有成竹又没有压力。这就是我能拿到意外分数的*9个原因吧。或许有些人就是喜欢用高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努力,这样也无可厚非,所以就要引出我的第二点-- --适合自己的才是*4的。
【适合自己的才是*4的】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复习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讲究。对于我来说,嘈杂的宿舍不适合静心思考和学习,自习室虽然安静但夏天没有空调,图书馆虽然有空调但是过于遥远,每天奔波来回也是浪费时间。所以,有空调,又安静,还可以通宵,而且就在宿舍楼里的文化室,就成了我复习的完美战场。备考那一个月,每天醒来还穿着睡衣,惺忪着睡眼刷牙洗脸完,左手一杯咖啡一袋面包,右手抱着复习资料,就可以冲进文化室。既不用在意形象,又不用在外奔波,更不用在意天气是好是坏,就可以坐下来进入自己的ACCA世界,简直是省时又省心。
学习的环境,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的方法当然也是如此。我亲身体会的有两个例子。*9个是在F7做题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边看题边写Working,写完一个Working在旁边写上对应的分录。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最后做表的时间,同时也防止遗漏。但是对我来说,这个方法反而不是一个省时的方法,因为我的分录并不是非常熟,如果要写上题目本没有要求的分录,一是浪费时间,二是很有出错的可能。所以我对老师的方法进行了“改造”。写完一个Working,我就在那个数字旁边标上对应的科目(例如计算完某个机器的现值就在旁边标注ASSET--NCA),然后在最后做资产负债表的时候,每加总一个项目,就在加过的数字旁边打钩,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漏加或者加错。可能这只是一个笨方法,但是对我来说却很有用,自从实践了这种做题方法之后,F7的错误率大大降低了。
第二个例子是F8的例子。Major曾在课上讲自己学F8的经历,他说他在上了几次课之后,就顿时“开悟”了,便知道自己F8稳过了。于是我一开始,也在满心期待着自己那个“开悟”的瞬间。可是,时间很快流逝,F8的课程也已经全部上完,只剩下自己复习准备的那一个月,我的心里还是非常迷茫,抓不到方向,更别说什么开悟了。然后我突然意识到,Major能够开悟是有他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他的方法,我是没办法100%复制的,也不一定对我来说是有效的。因此当务之急不是干等着开悟,而是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因为是*9次遇上这样需要挥墨狂写的考试,于是我只能不停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Major说写小纸条我写了,他说千万别背书我也背了,在所有方法都实验了之后,书本也差不多看了几遍,题目也来来回回整理了好几遍。才突然间发现,自己回想起知识点竟然已经不是茫然的心情,在自己的脑中也竟然有了大概的骨架。原来这就是开悟的感觉!剩下的事情就是用更“肉感”的知识去丰满心中的骨架,我的F8复习,也终于惊险的在最后半个月找到了感觉。
在这之前,我也不是没有借鉴过别人的经验,那些方法终归是适合别人的方法,看了之后盲目的跟着做是无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方法的。如何学习之后借鉴改造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有计划·有效率·有效果】
没有计划的学习,偶有效果却难有效率;有计划的学习,通常有效率却不一定有效果。此话怎讲?
没有计划的复习好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也能够学到东西,但是进度无法控制,很可能在考试前无法完成任务。有计划的复习,有时候为了按着时间表赶进度,虽说是完成了计划,却只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没有效果也是浪费时间。因此,愚以为保证在既定时间内高效高产出的复习,一要有计划,二要有执行力(有效率),三要切实可行(有效果)。
我的复习计划并不是粗略的写下每天要复习的内容,而是从起床吃饭到睡觉的每一个钟都详细计划。一般来说,我定计划的步骤是这样的,先写下自己需要复习的内容(如讲义、习题、笔记),大概计算距离考试还有多少天,除去吃饭睡觉休息还有多少个小时可以学习,然后分配每个复习内容大概的复习时间。例如我在剩下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发现我每道F8大题只有50分钟的复习时间,那在之后的复习中我就绝对不会让自己超过这个时间,因为一步走晚,步步都会拖慢。其次,是要经常更新自己的计划。因为我写的计划是按一个月来写的,近一周可以计划得详细,后面的时间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就只能较简略的记录;加之复习的过程是一个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可能一开始一道题要50分钟看完,到最后20分钟就可以搞定,所以经常更新自己的计划才能及时调整脚步,坚决做到只有超额完成,而不拖欠任务。
对学音乐的我来说,一份详尽的计划就像是我的节拍器,合着节拍走,复习才能有条不紊临危不乱。一旦开始了计划,体会到了按时完成的成就感,便会越走越有谱;而如果计划得不恰当,无法按时完成,则天天处在失落感之中,越走越累,越没有信心。
【和同路的人一起走】
ACCA的路上千军万马,你绝对不是一个人。最亲近的有身边的小伙伴,再远一点的有走得比我们更远的师兄师姐和老师们。而我说的同路,不只是指一样都是考ACCA的人,而是跟自己一样有上进心想努力的人。只有跟着这样的人走,多跟他们沟通交流,才能使自己也成为上进的人群中的一员。对我来说,在ACCA的路上,激励我最多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同样考ACCA的我的宿友。每当我早上想睡懒觉不想复习的时候,听到她下床洗漱的声音,处于好胜心,我总是会跟着从床上跳起,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复习;在文化室读得非常疲倦的时候,侧过头看她发现她还在奋笔疾书,就又获得了力量----别人都还没放弃你怎么能够这么快放弃!后来的交流中我发现,原来我也成了她的“同路人”,原来她听见我起床也会停止偷懒,原来她看见我熬夜努力也会受到激励----这就是同路人的力量吧,把负能量抵消,然后把正能量翻倍!
还有一个同路人是我一直“仰望”的国奖哥,他在很多方面都优秀得让人惊叹。但我发现其实大神之所以成为大神,除了天生的聪明之外还有你看不到的努力。从F6开始,我便常常请教他一些题目,而令我吃惊的是,无论我问的是讲义中的例题、练习题、还是真题,只要一条微信发过去,不久他便能对答如流。这说明他远远走得比别人快,在别人还没做题的时候他已经做了,在别人做题的时候他已经把疑问请教老师了,于是在别人产生疑问的时候他已经消化了他的疑问。所以,虽然无法成为像他一样的人,至少可以学习他快人一步的节奏,而跟他一起探讨问题,自然也是加深了我对许多知识点的理解。
来源:major-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