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401(k)计划是美国三支柱养老金模式中第二支柱养老金计划的典型代表,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政府提供税收优惠。短短的几十年间,401(k)快速崛起为美国养老保障体系中无可替代的中流砥柱,根本原因在于其顺应经济结构转型的潮流,契合企业养老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401(k)计划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稳定的基石。有秉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养老基金“撑腰”,美国股市在历次危机中都能屹立不倒,并在危机后迅速恢复。养老资金性质具有“唯有源头活水来”式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其为共同基金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资金的沉淀性和增量性都很强。
401(k)计划取名自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国内税收法》第401条第(k)项,也称为“现金或递延安排”(CODA)计划。401(k)条款适用于私人企业及部分非赢利组织,其目的是鼓励企业雇员增加长期养老储蓄资金,主要优势在于税收优惠政策,不仅雇主缴费能获得税前扣除,雇员缴费也在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只有当个人账户资金被取现或退休领取时,雇员才缴税款。因此,401(k)对雇员来说具有税收递延的效果。
401(k)条款规定,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个人账户,员工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不超过一定限额的资金存人该账户。企业可配合缴费(可缴可不缴),但是一般说来,大部分企业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往这一账户存入相应的资金。计入员工个人退休账户的资金,员工在退休前,一般不得领取,这笔钱可用作投资。企业向员工提供至少3种以上不同的证券投资组合,员工可任选一种进行投资,投资收益完全归属员工401(k)账户,投资风险也由员工自己承担。员工退休后能够领取多少养老金既取决于缴费额的高低,也取决于投资收益的状况。当员工退休时,其401(k)账户资金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和转为存款等方式使用。
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401(k)计划主要受到美国劳工部和国内收入署的监管,主要监管法规为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ERISA)和《国内税收法》(IRC)。ERISA法案是为了保护私营退休金计划参与成员利益而设计的,规定了参与计划的资格、权益归属、基金管理、为DB型企业年金计划提供担保。根据ERISA法案,合格年金计划必须通过年金合同或者信托方式来实现。企业可设立退休金管理理事会或选择专业金融机构作为受托人来管理退休金计划。IRC法案对雇主缴费和雇员缴费的上限做出明确规定,针对提前取款、借款、困难取款、不取款等行为制定了详细的惩罚性措施。
美国的养老金管理模式,除了强调“受托人责任”和“谨慎人原则”外,法律和监管机构对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并没有太多的约束。目前,企业雇主普遍把投资决策权交给雇员个人,以避免承担过多的“受托人责任”。具体而言,401(k)计划的管理流程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企业确立计划方案与目标。企业作为401(k)计划发起人,通过对企业雇员状况统计、投资结构等问题的调查分析,或通过咨询外部专业机构,确定计划方案框架。
二是设立“受托人”。企业可以委派个人、集体组织或委员会作为受托人,全权负责401(k)计划的组织实施,使其运作完全符合计划参与者的利益。美国劳工部负责监督受托人履行责任的情况,以确保退休金计划经营上的稳健性和退休金给付上的安全性。
三是选择管理方式和管理机构。退休金管理方式分为“混合式”退休金安排和“分离式”退休金安排。雇主可以选择不同的退休金管理方式。一般大型的401(k)计划经营者可以提供“混合式”退休金安排,集养老计划设计管理、账户管理、资产托管以及投资管理等主要服务于一身,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总体费用水平相对较低。因为美国退休金市场专业分工非常细致,雇主(受托人)也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机构提供“分离式”服务,但各项服务都需要单独收费,费用相对较高。
美国私人养老金市场非常发达,专业分工特别细致,除了产品提供商以外,各个专业领域配套服务机构众多,如提供计划投资咨询、计划行政管理以及审计等服务,不同机构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降低服务成本,确立各自的比较优势。服务商主要有托管人、行政管理和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第三方管理者、员工教育、咨询公司、投资顾问、律师、会计师等。
四是制定投资菜单。受托人通过对市场上的投资工具、雇员风险偏好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专业投资机构的建议,挑选出至少3种以上的证券投资组合供雇员选择。证券投资组合产品提供者有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主要提供的产品有共同基金、集合投资基金、可变年金/固定年金、保证收入合同、雇主股票和自选经纪账户等。
五是沟通交流与信息披露。在整个计划运行过程中,受托人还负有与计划参与者沟通交流的义务,以及准备各种书面材料、召开成员大会、接受咨询等职责,并负责编制定期报告和披露信息,每年还要向美国劳工部上报养老计划的财务报告等。
指数的年均收益率为9.7%,远远战胜通胀指数。资本市场保值增值的效果显着,401(k)资产规模与美国标普500指数的相关性高达0.73。美国很多家庭首次接触资本市场就是从养老金投资开始的,在这一过程中,养老计划参与者对股权文化、信托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小投资者对美国股市中长期的发展充满信心,反过来刺激了养老金计划自身的发展。
资本市场不断创新以满足401(k)计划参与者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共同基金为401(k)计划提供了充分分散化的投资组合选择,主要体现为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共同基金开展广泛的投资教育活动,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管理投资账户,以及如何优化配置结构。为使投资更加简单化,共同基金创新推出广受401(k)计划参与者欢迎的生命周期基金和生命风格基金等新型基金。在早期阶段,401(k)计划发起人提供给参与者平均3-5只投资组合产品,而当前其提供的投资组合数量平均上升至20只左右,极大丰富了参与者的投资选择。
第二,401(k)计划成就了华尔街金融帝国。美国私人养老金撑起共同基金业的半边天。截至2009年底,在美国共同基金业11万亿美元的资产规模中,来自于美国企业养老金和个人退休账户的投资就占据一半以上。401(k)资产中高达91%的比例投资于共同基金。其中,股票基金占401(k)总资产的比例为41%,平衡基金、债券基金、保本基金和货币基金占比分别为17%、11%、13%和5%。401(k)计划资产中有9%的比例投资于雇主公司的股票。从近10年来看,401(k)计划投资于雇主公司的比例逐年下降,从1996年底的占比19%下降至2009年底的9%。
401(k)计划的大部分资金最终投向股票资产。401(k)计划资产中近60%的比例最终投向股票,投资渠道为股票基金、公司股票和平衡基金中的股票资产。401(k)计划参与者的资产配置结构较为稳定。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股市经历了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除了股票市值波动对401(k)的资产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外,计划参与者并没有大规模地改变资产配置结构。
不同401(k)计划参与者的资产配置结构与其年龄有着密切关系。数据表明,年龄较小的计划参与者偏好于股票类投资,而年龄较大的参与者持有更高比例的低风险产品。如,20岁年龄段(20岁-30岁)的计划参与者配置股票基金和平衡基金的平均比重高达73%,而60岁年龄段(60岁-70岁)的计划参与者的平均配置比重仅为47%。年轻人喜欢配置更高比例的平衡型基金。2009年底,20岁年龄段的计划参与者持有目标期基金的平均比重高达23.5%。
第三,401(k)计划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稳定的基石。有秉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养老基金“撑腰”,美国股市在历次危机中都能屹立不倒,并在危机后迅速恢复。养老资金性质具有“唯有源头活水来”式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其为共同基金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资金的沉淀性和增量性都很强。最近10年,私人DC型计划和IRA年均净流入共同基金的资金规模为1238亿美元,成为推动共同基金业持续成长的不竭动力。即使在2008年遭遇到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养老金净流入共同基金的资金仍保持正值。ICI对涵盖2400万个DC型账户的参与者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DC计划参与者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绝大多数仍一如既往地参加计划、继续缴费,只有3.7%的参与者在2008年停止账户缴费。
以401(k)为代表的养老基金已成为了美国资本市场稳定的基石。如果把美国资本市场看成是一个资本地层,其地质图谱可以这样描绘:最底层为投资存续时间最长的养老基金,第二层是时间相对稍短的保险基金,第三层就是规模庞大的共同基金(养老金直接投资于共同基金,使得本来由短期资金汇聚的共同基金变成了长期资金),第四层是信托基金,第五层是产业资本,再往上就是商业银行资金以及随波逐浪、快进快出的短期资金。每一次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金融市场上首先“逃跑”的就是这一批短期资金,但是一旦金融浪潮退却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基石—养老基金水位时,很快就会止跌回升。
第四,美国居民对养老金的信心与其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互为支撑、相互强化。美国社会普遍认为,401(k)养老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功,为美国居民积累起巨额的退休储蓄资金。ICI调查显示,401(k)计划参与者对该计划广泛持赞赏态度,并对其前景充满信心。高达92%的401(k)计划参与者认为,养老账户着眼于自己的“长远需求而非当前需求”,82%的参与者认为“税收优惠是刺激其养老缴费的重要动力”,96%的参与者认为“自主投资选择非常重要”。调查结果还显示,美国各收入阶层都很支持401(k)计划,甚至包括那些并不拥有401(k)账户的居民。
过去30年来,由DB型养老计划向以401(k)为代表的DC型养老计划的转变成为大潮流。1981年,美国私人部门有3000万活跃的DB型计划参与者、1900万DC型计划参与者,而401(k)参与者事实上接近于0。2009年,美国401(k)计划的活跃参与者人数高达4700万,相对而言,DB型计划参与人数下降至2100万,其它DC型计划参与者只有800万。
企业雇员对401(k)计划的参与率大幅上升。1983年,在企业发起的401(k)计划所覆盖的雇员中,只有38%的雇员选择参加计划。2003年,雇员参与401(k)计划的比率攀升至70%。雇员参与率大幅上升,一方面是因为401(k)计划的框架设计更加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普遍认识到401(k)计划的储蓄养老作用日益重要,而非次要的、补充性的养老计划。
401(k)计划的发展顺应了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趋势。美国私营企业DC型和DB型计划的“一增一降”的现象,从表面上看,主要原因好像是已发起DB型计划的企业停止此类型计划并转向发起401(k)的结果,其实则不然。美国私人养老制度结构的巨大变革是下述因素综合决定的必然趋势:一是美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传统上提供DB型计划的企业占比下降,而传统上提供DC型计划的企业数目不断增加;二是很多提供DB型计划的企业在维持原有DB型计划的同时,开始发起DC型计划;三是原来并没有提供养老计划的企业,或者新成立的企业,更加倾向于提供DC型养老计划。由此看来,401(k)计划尤其适应新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401(k)计划框架设计的创新与完善也是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重要动力。401(k)计划的企业发起人和为计划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通过对计划参与者需求的深入分析,以及不断吸收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401(k)计划的框架设计,在组织架构、缴费、投资选择等方面*5限度地满足参与者需求。实践表明,雇主匹配缴款和提供贷款条款能大幅提高雇员的计划参与率。同时,增加并不过度复杂的投资组合选择,设定“自动注册”机制等措施也显着提高了雇员的参与率。
覆盖率和参与率不断提高
为资本市场“撑腰”
美国401(k)计划成功的背后是因为有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作支撑。资本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可选投资工具,同时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非常健全,以及美国发达的信托文化,都为养老金的长期投资提供了适宜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401(k)计划的大发展也促使美国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
*9,资本市场是401(k)计划发展的重要推手。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不仅直接推动401(k)计划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张,还间接起到普及投资者教育、提高养老金计划参与率的作用。1980年至2010年,美国标普500股票
企业年金是发展方向
回顾美国401(k)计划的发展历程,借鉴美国401(k)计划的原则和精神,着眼于养老保障、财税政策、金融发展三方面的整体考虑和综合衡量,美国401(k)计划的发展经验能够给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改革以重要的启示。
*9,401(k)计划是企业年金发展的方向。从美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实践中看,越来越多的雇主已不再采用DB型计划,或者已不再接纳新的DB型计划成员,所有新设立的计划主要为401(k)计划。并且,越来越多的DB型计划由于公司破产或资金原因已发生了资不抵债的情况,为此,美国政府专门设立了养老金保护基金用于接管破产的DB型计划。DB型计划走向衰败并至退出历史舞台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401(k)计划强大的生命力源自于它们顺应经济结构不断转型的历史趋势,契合企业年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401(k)计划对新兴企业尤其有利,它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养老成本,并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弹性,进而增强经济竞争力。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增强,也使得以可携带性为特征的401(k)计划受到越来越多雇员的青睐。
第二,政府应在企业年金的发展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以401(k)计划为代表的美国私人养老金体系发展壮大,并成为美国养老体系的中坚支柱,税收优惠政策(也即对缴费和投资收益免税、但对领取征税的EET税制)是其获得发展的重要刺激手段。401(k)计划参与者普遍认为,税收优惠政策是促使他们养老缴费的重要动力。
在多支柱养老体系的制度设计上,应当将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通盘考虑。适当降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适度让位于企业年金。统筹来看,就是把*9支柱在职工退休收入中的比例适度降下来,让企业年金这个第二支柱补上去。另外,政府监管部门还应简化企业年金的发起程序,降低管理费用,激发更多中小企业设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
第三,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模式和完备的外部监督体系。充分竞争是美国401(k)计划投资管理的基本组织原则,也是保证投资效率、降低风险的基本手段。竞争迫使各个投资机构必须以各种方式提高投资质量、降低成本和内部风险。同时,美国监管部门对401(k)计划从发起、缴费、投资到领取等过程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外部监管体系,实现对养老金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指导和监督,非常有效。
建立以计划参与者为导向的投资管理模式。美国401(k)计划基本实现了计划参与者对其账户资金的投资支配权,企业与雇员之间权、责、利关系得到完全分离。投资者根据自身状况,能及时调整各自的投资组合选择,真正选择符合自身状况的投资与风险的a1组合。
第四,401(k)计划与资本市场互相促进的关系。美国养老制度的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引入个人账户积累制以应对老龄化的压力,而要实现基金积累并且保持新制度的顺利运行,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要完善资本市场。从美国经验来看,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养老金投资的顺利运行取决于资本市场发展,但并不意味着非要等到资本市场完善后才能够发展积累制的养老金制度,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养老制度改革离不开稳定发展的资本市场及其良好的投资环境,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又需要养老体系的支持和配合。
|
导航背景大图 | |
责任编辑 | |
导语 | |
简介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标题四 | |
标题五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资本市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下一篇:下一篇:养老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