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扑朔迷离,许多全球性的问题愈发暴露,而且到目前为止,很多难题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在此,除了讨论世界经济形势,最重要是分析欧债走势,这是当前世界经济中*5的风险因素。
一、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
(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预示经济秩序转变
当今的世界经济秩序不仅包括金融秩序、货币秩序,还有政治秩序,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其建立的基础是南北差距。那时,全球很多国家还处于经济未发展状态。随后,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其发展速度远快于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GDP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几乎相当。换言之,经过60多年的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一直很快,使过去的南北差距得到了很大的消除。现在发展中国家GDP与发达国家相当,意味着过去建立在南北差距基础上的经济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的旧的经济秩序已不能有效运转了,但新的经济秩序尚未建立,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由于新的秩序尚未建立,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什么?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问题。2006年是全球不平衡的高峰。不平衡的增长维持不下去的结果就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这个不平衡的一个产物,同时也预示着世界经济需要再平衡。表面上看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逆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不均衡,但是背后却是两种经济结构上的重大差异。
发达国家的居民收入基本上靠资产性收入。在美国,它的个人消费占GDP70%以上;中国个人消费占33.8%。而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现在,工资收入基本没有上涨,美国居民的收入增长是靠资产收入增长,其中*5一部分资产是房产。由于房产不断升值所以个人收入不断增长,再加上美国金融工具比较发达,增值部分可以按揭,因此居民消费相当大的部分都是来自于资产性收入。所以,金融危机在美国表现就是资产价格垮了,资产价格一垮,增值性收入没有了,居民的基本消费难以维持,从而经济发展难以维持,又引致失业率居高不下,因此美国所谓贫困人口增长速度非常之快。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收入正好相反,基本上靠工资性收入。例如,中国居民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劳动报酬收入,而且储蓄率比较高,消费比较低。所以,中国居民消费只为GDP贡献三分之一左右,48.6%是靠投资,中国经济是一个投资驱动型经济。由于投资消费不平衡一定出现产能过剩,所以要把产品卖到美国去,是美国消费支持中国经济增长。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呢?不是中国金融机构出了问题,而是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消费难以维持,中国的出口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净出口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达到13.6%。那么,对中国经济的伤害也就自然而然地造成了。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它表明世界经济需要再平衡,表面是贸易顺差的平衡,实质是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
因此,全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这个调整就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已经跟发达国家势均力敌,建立在南北差距上的经济体系难以运转,但新的经济体系没有出现。与此同时,传统经济秩序不能运转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全球经济不平衡,那么建立新的秩序一定要向全球经济平衡方向发展。这个平衡方向发展意味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结构的调整,也代表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世界经济才能平衡。因此,2011年11月3日,在G20戛纳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中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全球治理,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立场和主张。可持续增长是目标,平衡增长是手段,只有平衡的增长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增长,而当务之急是维持强劲增长的势头。
(二)世界经济新的风险因素
世界经济在2012年或者短期内会出现什么问题呢?我们看到四个风险因素:首先,世界经济可能出现“滞胀”局面。其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发展之中,究竟如何?尚且不知。第三,国际金融市场处在大幅动荡之中,这个动荡会给各国经济带来重大的冲击。第四,我们的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那些“双赤字”的国家(财政有赤字、贸易有赤字的国家)可能面临严重的挑战,不排除亚洲金融危机再现。
1.全球经济“二次衰退”风险加剧,不排除出现“滞胀”可能
从2008年的第二季度开始,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GDP大幅下滑。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出现了G20峰会的机制,最重要一次会议是2009年G20伦敦峰会。在这次峰会上,全球协调推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共同应对衰退并防止更大衰退出现。这一应对可以说非常成功,2009年第二季度后经济开始上行。到了2011年初,随着经济的强劲复苏,金融危机好像过去了。但是现在看来,似乎太乐观了。2011年第三季度经济又开始下滑,人们才恍然大悟,这次金融危机并没有过去,我们还是在危机之中。
与此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负面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尽管美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但是美国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还是收缩的,其结果就是货币被溢出,溢出的结果是物价上涨。我们看到经济下行但物价上行,这个时候有可能出现滞胀的局面。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各国政策陷入两难,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有可能衰退;但是如果采取积极的、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经济不一定有大起色,物价会更加高涨,这是现在全球所谓的政策困境。这是个大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经济摇摇晃晃总处在衰退的边缘,问题是衰退了政府有能力救吗?美国国债占GDP已接近百分之百,两党之间为国债上限的提高争议不断,现在又为了减少赤字而激烈讨论,美国财政可持续能力是值得怀疑的。
欧洲经济已经进入衰退,预计2012年全年增长可能为负值。为应对衰退,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家知道欧洲的财政已经没有能力,欧洲货币政策又是怎样?欧洲的货币当局已经开始担心了。欧盟的标准是通货膨胀不能超过2%,但目前已经超过了2%,于是2011年加了两次息,但是现在似乎也不顾这个目标又开始减息,欧洲央行认为衰退可能持续比较长,所以要提振经济。
在发达国家*10表现比较好的是日本,日本的经济是在2011年的第二季度以后开始上升,原因很简单,日本地震灾后重建,日本大规模的财政开支支持经济上升。但是我们看到日本的国家债务负债率全世界*6,超过GDP200%,人们担心这种刺激的持续力度有多大,能否长期刺激下去,如果不能这个势头是不是也会往下走?
德国经济其实2011年也一直在往下走。2011年以来欧美国家经济增速出现快速下滑,失业率在欧元区现在是9.9%,美国是9.3%,都在高位。在2010年,尽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呈现出一个“双速增长”的格局。但是,我们发现“双速增长”的世界又发生新的变化,即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都在下滑,包括中国经济增速也开始下滑。那么这个状况说明很可能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长期低迷的时期,也就是说世界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的起步阶段。从人类过去的历史经验看,如果出现经济长期增长,一定要依赖于技术进步,但是我们现在看不到任何一项可以带来重大规模效益的技术进步苗头,尽管未来技术进步的方向可能是低碳经济,但是你看不到哪一项低碳技术可以与蒸汽机、内燃机、互联网、计算机这样一个在某一个工业技术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如果没有这样一项具有规模效益意义的技术进步,那么世界经济还是会陷于长期低迷之中。
2013年11月21日,中改院“改革新起点、新突破——中改院改革形势分析会”在京举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森,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王东进,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刘克崮,以及来自国家发改委、中编办、财政部、外交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社科院及中国银行的专家学者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各领域改革的新起点、新突破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以下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 立发言实录:
很高兴参加今天这个会,就迟院长刚才讲这个问题,谈几点意见。我理解,虽然说经济改革是整个体制改革的重点,但是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可能已经很难找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那样的重点了。我觉得这些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越推越慢,可能就是因为这些年各种体制问题越来越相互交织、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客观上已经没有具有较大“带动力”重点了,到了正像《决定》里讲的需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的时点。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从长期来说还是存在的,但就短期而言,经济体制改革恐怕还要靠深化其他方面改革来创造条件往前推。靠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可能比较难,否则我们过去的改革应该能大踏步的往前走。回想最近十年改革面临的困境,确实到了换换改革思路的时候了。所以,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全面推进。各个部门把自己相关领域的改革尽力往前推,能推一步推一步,推到一定程度以后也许有协同效应,这样可以让我们整体经济体制改革形成良性互动局面。如果非要找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或者说突破口,我觉得可以从非公经济发展相关领域突破。现在非公经济面临很多的问题,可以这些问题为线索来展开改革。关于全面改革问题,我也同意曹老师的观点,现在的关键是落实。要落实好决定。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按照我们原来工作机制,某个方面的改革由相关部门具体负责。以过去的经验,部门在落实过程中,是不是又会对改革根据部门利益进行选择,使一些具体的改革背离决定的要求。必须需要制定好的执行方案,一方面需要[*{a}*]小组统筹协调总体规划,另一方面还不得不借助相关部门来指定并落实具体的改革方案。为了避免部门根据自己的利益、自己价值趋向对改革进行取舍,可能还得探索新的机制。八十年代改革比较成功的一个经验,就是有些改革不完全依靠部门,而是通过借力智库,通过全社会力量推动。这次《决定》讲要发挥智库的作用,在具体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可以探索进一步发挥智库的作用。
小编寄语: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9步。
|
导航大图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人物档案 | |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 |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 |
责任编辑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当前世界经济走势分析
下一篇:下一篇:宋立参加海口召开的第6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