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
设计 | |
导语 | |
人物履历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标题四 | |
标题五 | |
正文 |
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中,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在点评中国制造称,在新技术产业,中国制造很容易做到“弯道超车”,可在那些发展了上百年的传统产业中要拔得头筹很难。
此次年会的重要主题是工业4.0,与会者也开始着重审视第四次工业革命给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制造作为一个“品牌”,在新产业革命的背景之下将如何转型,也成为中国企业家关注的一个要点。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中,中国只有两个。可说到只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却拥有2300多个全球优秀品牌。
对于目前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沈南鹏分析说,类似智能手机以及相关零部件的生产,中国都已经做的十分出色,之前这些品类的生产工厂都在欧洲,日本,现在则是以中国公司为主流。再说智能手机这种产品,在10年前都没有出现,现在却已经快速发展为最重要的沟通工具。现在,中国无人机飞行器市场的快速发展又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类似产业中,中国公司做到了弯道超车。
“如今,美国拥有的一套成熟的创新生态体系,中国已经基本都有。从创业资本,法律法规,到允许失败的创业文化,都已经不再是美国人的专利。而这种创新生态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壮大,也是由互联网带动的。未来工业4.0所需要的科技创新,也需要在这一套生态系统下实现。”
与此同时,沈南鹏也坦言,在一些发展了上百年,相对成熟的产业,例如机械制造,中国制造的表现一般,也很难找到可以“弯道超车”的路径。简单到一个最普通的圆珠笔芯里面的钢珠,都还需要进口,主要是因为中国缺乏高级技术工人,也就是“工匠”。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林毅夫的观点也十分类似:中国企业在投入以人力资本为主,而非金融和研发力量为主的产业,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但说到那些需要占据大量金融资本,并且要耗费研发时间的产业,表现就没有发达国家的一些成熟企业出色。例如,2014年中国制造业进口达到1.3万亿美元,这些产品几乎都是技术层次较高,商品价格也较高。类似的产业往往都需要引进技术,加强研发,才可能有所突破。如果要再说到知名品牌,更是需要时间的积累。
“中国人均GDP去年是8000美元,美国是5.6万美元,所以中国人均GDP只是美国的1/7.等到中国人均GDP上升到美国的2/3的时候,中国制造和产业创新不仅有足够的资金来源,还会有足够强大的市场。” 林毅夫分析说。
|
模板样式 | style_z_9_1 |
专题调用内容 | |
图片 | 无图片信息!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沈南鹏:为何要重视基础科学水平
下一篇:下一篇:沈南鹏:中国制造在新产业容易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