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
设计 | |
导语 | |
人物履历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标题四 | |
标题五 | |
正文 |
2015年7月9日,于学军在新浪财经主办的“2015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金融改革措施对银行形成明显的挤压效益以及股票市场的暴跌”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三大严峻挑战。
“银行的行长觉得现在日子非常难过,干了几十年的行长,不知道现在银行下一步做什么,觉得非常困难。”于学军回忆起江苏部分行长最近向他反映的情况,目前银行一方面是营业收入下降,另一方面不良资产在不断的爆发,受两方面的挤压,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困难局面或严峻挑战。
于学军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银行业经营困境的原因:一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金融风险不断爆发。持续的经济下行,以及企业信贷风险不断爆发,消耗了银行大量的呆坏账、准备金,这使银行经营效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盈利能力快速下滑;二是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金融改革措施对银行形成明显的挤压效益。央行采取降准、降息政策的过程中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也加大了银行负债成本,促使利差收窄,直接冲击银行的盈利水平;三是股票市场的暴跌、互联网金融、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以及一系列监管措施的出台,也对银行业务结构、风险管控的水平,以及盈利能力带来明显的影响。
关于银行如何实现升级,于学军强调,银行需要围绕着市场主体作业,“有什么样的市场主体就有什么样的银行业务、银行服务,市场主体是*9位的,银行服务这些业务是第二位的。”
中国国有银行的国企业务量巨大、金额也大,于学军分析称,国有企业有政府做背景、做背书,可享受政策的优惠,自然信誉较好,国企控制、垄断一部分国有资源,而“国有观念”也是重要原因。“作为央企、国有企业,即使发生风险,银行业觉得好解脱。”于学军预测,若央企仍维持一个庞大带有垄断性的优势的体制与体系,那仍会是国有银行的最重要客户之一。
于学军认为,政府融资平台的变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将对银行信贷业务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升级应“调整业务结构、与成熟的互联网企业结合、与金融市场深度融合、严格控制风险。”
“即便不考虑影子银行问题、互联网金融,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对中国的影响,我们已经感到十分复杂。”于学军提示,面对日趋复杂的金融环境,商业银行应当从新的市场取向中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寻求新兴产业新业态的生长方向,在创新发展和科技发展中拓展新的业务蓝海,在探索“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寻求业务新机遇。
|
模板样式 | style_z_9_1 |
专题调用内容 | |
图片 | 无图片信息!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于学军:金融改革最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
下一篇:下一篇:于学军:股市是中国银行业的一大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