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现在在香港从业,你自己应遵循的行业道德标准是按美国市场的标准还是按香港市场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孰高为准”。  文章:CFAinstitute
 
  于华是典型的学者型管理者,长期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使他始终保持着师者风范和学者智慧。但最终,丰富的金融实践吸引着他“半路出家”。从金融理论教学到掌舵基金公司,再到CFA协会全球理事会中唯一的华人理事,他的转型见证着中国金融业的一次次改革升级,也印刻着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悉心护持和期待。
 
  早在国外大学教授金融学投资期间,于华偶然接触到了CFA考试。当时并不需要CFA特许资格认证的他,隐约觉得“将来总有一天在职业生涯当中会用得上”,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入到考试当中。最后,他成功地在三年内连续通过三个级别的CFA考试, 于1999年获得CFA特许资格认证。
CFA持证人分享,大摩华鑫基金董事长,推动中国金融从业标准
  此后,于华先后在深交所、大成基金、大摩华鑫等金融机构担任要职。2004-2008年短短四年里,大成基金资管规模从95亿元做到了一千多亿元。2009年,于华带领全新的团队接手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经过几年的投入与经营,大摩华鑫从一家先天优势并不明显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开始在2013 年渐入佳境,并获得业务的全面丰收。2015年起,他转任公司董事长。
 
  现如今,身兼CFA 协会全球理事的于华正致力于推动中国金融投资行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社会福祉的贡献。他身上似乎仍肩负着曾为金融教授的职责和使命。
 
  “中美两国的证券市场在一定的意义上是非常相似的。”于华认为,CFA特许资格认证作为全球金融投资专才的“黄金标准”,是全球认可且适用的。目前在全球资本市场当中,美国的规范标准应该是最高的。由于美国市场中散户众多,这促使美国对投资者保护的要求最为严格。正因为投资者结构的相似性,CFA特许分析师的资格认证过程及其代表的道德操守和专业行为准则在中国的应用性很强。
 
  “从业道德是CFA(课程)最核心的一部分。”说起CFA课程,于华开门见山。“这种道德规范以守法遵纪自律性为基础,是总结发达国家市场多年实际经验后,结合监管要求发展起来的,逐渐扩展到了全球。”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于华仍然对当年考试的一道题目记忆犹新。“假如你现在在香港从业,你自己应遵循的行业道德标准是按美国市场的标准还是按香港市场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孰高为准。”于华一字一顿地说。
 
  “接触到这个问题和研习它的答案时,对自己很是震撼,至今仍记忆犹新。它一直在提醒我用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于华说。CFA持证人之所以受到雇主的青睐,是因为他们自身有很强的职业能力,能够通过三个级别的CFA考试的培训和检验,比一般人更懂得自我管理,遵循为客户利益服务的准则。
 
  金融投资过去一直强调的是“了解客户”(know your client),但实际上,随着CFA特许资格认证强调的理念潜移默化地传播,很多金融实务操作已经有了更高的标准,更加强调适应性(suitability)和风险测试,就是客户与产品的匹配度、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度。
 
  “光了解客户还不行,你推荐的产品还要适合客户。”于华举例说,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股灾期间,纳斯达克出现了泡沫,股指跌得非常厉害。纽约有一些白领客户听从客户经理的推荐,购买了很多高科技股票,结果损失惨重。这些客户向监管机构投诉后,监管机构最后决定起诉这些金融机构和客户经理。“原因就是他们向客户推荐了不适合的产品。金融从业人员知道客户不能承受这种风险,却为了销售业绩把金融产品卖给他,这是对客户不负责任的。一旦出现问题,责任还是你的。”
 
  在多年的金融理论和实务从业中,于华坚持与CFA持证人群体一起推动适应性、审慎人等概念在国内市场的普及和应用。回顾中国金融环境的变迁,于华坦言,“这么多年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国市场比原来规范多了,专业化程度也高多了。”
 
  “CFA特许资格认证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除了专业水准和分析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职业道德规范。”于华相信,中国的CFA持证人以本国市场为基础,应用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理念和准则,正在探索CFA特许资格认证的标准在中国发展的独特路径,这一努力将推动市场从业实践水平的提高,有令人鼓舞和值得期待的良好发展前景。
 
  相关CFA内容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