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学的考生来说,听辅导课是必不可少的,在网课老师的指导下,学员自己去精读钻研,才能加深对CFA知识的理解,牢固掌握应考知识。体验免费课程>>
  德国和美国
  美国。有研究表明,美国民众对于不受约束的权力的恐惧和厌恶,导致了高度分散的、单个力量相对薄弱的银行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初,杰克逊总统就否决了美国早期的全国性银行——美国第二银行的经营权限,此后,美国再也没有建立起全国性银行。
  1863年和1864年颁布的《国民银行法》更是限制了银行的权力,禁止银行持股。这项法律的颁布使银行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金融市场则得到强化。在这种背景下,证券市场帮助美国经济实现了腾飞。
  南北战争期间,华尔街为林肯的北方政府创造性地设计、发售了战争国债,通过直接融资方式从民众那里筹集了大量资金,使北方政府在内战中战胜了财政短缺的
  南方政府。1880~1935年,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大大加速,以摩根大通为代表的华尔街从业者为实体经济筹集了急需的巨额资金,并在金融市场恐慌或银行危
  机时期,数次充当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角色。
  1929年经济危机后,罗斯福新政登上历史舞台。新政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它提出分业经营,限制美国银行经营的业务范围,造成了美国银行后来的格局:数量众多,规模狭小,业务单一。
  总体来看,20世纪30年代的一系列旨在严格管制银行业和规范股票市场的举措,为市场主导型模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随后,有组织的期权和期货市场创
  新活动的不断涌现、场外市场NASDAQ的诞生(1971年)、佣金自由化改革(1975年)、资产证券化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及20世纪
  90年代衍生品市场与债券市场的成长等,都强化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导向,优化了金融结构,大大地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德国。历史上,德国的金融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直到19世纪才出现主要经营区域性业务的地方银行。为了应对资本主义经济起步晚、资本积累有限、国内工商企业自有资
  本比率低的问题,德国推行了金融超前发展战略。政府鼓励银行同工商企业紧密结合,也就是说,鼓励银行积极参与企业的创办、改组和合并。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
  的融合,造就了大型银行在证券市场上的支配地位,被称为“银行交易所化”。
  “二战”爆发后,德国经济遭受了巨大冲
  击,整个金融体系一片凋敝。1957年,德国《联邦银行法》出台,规定在原有州际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中央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
  “联邦—州”两级的中央银行体系。银行和企业都逐步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彼此之间的合作更加深化。这些都标志着德国的金融体系已经成
  熟。
  时至今日,德国的金融制度仍然以全能银行体系为主导。由于实行混业经营,所以全能银行除典型的银行业务(如存
  款、贷款、电子银行业务等)之外,还可以从事广泛的非银行金融业务(如经营有价证券、客户理财以及保险等)。德国银行制度的综合化导致银行与工业相互依
  赖,关系密切。银行通过公司透支长期贷款、发行股票债券、股份参与和人事渗透等形式,使其对工商企业具有压倒性优势和支配权。
  相比之下,德国证券市场不够发达,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证券法体系,没有一个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的中央机构,市场运作、风险控制和投资者保护
  等方面的规范大部分属于自律管理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直到1994年颁布《关于证券交易和修改交易所法律规定及证券法律规定的法律》(即《第二部金融
  市场促进法案》),德国才建立证券法体系,并设立联邦证券交易监管局从事证券监管活动。2002年,德国将原联邦银行监管局、联邦保险监管局和联邦证券交
  易监管局合并为联邦金融监管委员会,内设证券期货及资产管理监督局来负责证券市场的监管工作。
  高顿网校针对不同考生,提供不同的网课供您选择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