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是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新一极”
  亚投行的出现,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亚洲、对世界都是一件大事,它是为“一带一路”建设“输血供氧”的“营养库”,是发达国家参与亚洲基础建设的逐利场,是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新一极”,也是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工程”。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的事实表明,国际社会已经从倾听“中国声音”到接受“中国方案”,预示着一次历史性的大转变已经开始。
  不管美国愿不愿意,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吸引了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其中,美国的传统盟友、冷战时期的“七国集团”成员中有5个加入。亚投行如同一块试金石,检验出了亚洲国家的凝聚力,也测试出了美国与其盟国的凝聚力。对于中国来说,亚投行作为一个新的“标志性工程”,背后蕴藏着国家大战略和新机遇。
  区域经济有个“梯次发展”的理论,就是区域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些基础设施条件好、生产要素富集的地区总是率先一步,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才会把一些产业转移到相邻的落后地区,这些地区发展才会提速。
  中国改革开放36年的发展轨迹印证了这个规律。36年可分为两段来看。*9段是1979年到世纪末,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先行一步,许多年份,经济增速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西部地区则缓步前行。第二段是2000年至今,以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为标志,西部地区发展渐入佳境,尤其是近几年,西部省份增速普遍高于东部。西部的“加速前行”,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也就是说,“跑道”修好了,“接力棒”也到手了,这才跑出了惊人的速度。
  西部大开发已逾15年,那么,当西部产业发展也到了饱和的程度,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在哪里?放眼中国西部的西部,是中亚、西亚,再远一点还有非洲,中国的东南部是东南亚,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亟待改善,而中国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也在寻找出路,“一带一路”战略由此诞生。从东南沿海开放,到西部大开发,再到“一带一路”建设,依“梯次发展”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梯次发展”的延伸,这是中国的大棋局,而亚投行正是“输血供氧”的“营养库”和“动力源”,是国家大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棋子。
  一条好路子,是别人领出来的,是自己走出来的,也往往是竞争对手逼出来的。换另一个角度看,亚投行的诞生,也是被逼出来的。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30%,比欧洲的4倍还要多。亚洲人口3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亚洲还是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但和欧洲、北美相比,亚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亟待改善。据测算,亚洲每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要8000亿美元,而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能给的贷款只有100亿美元左右,杯水车薪。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亚开行中,中国缺少与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亚开行的改革又止步不前,逼着中国“另起炉灶”,筹建亚投行。
  亚投行是一项持续释放红利的实惠工程。2010年-2020年间,亚洲国家基建投资的资金需求是8万亿美元,年均增幅7%-8%。基础设施牵涉规模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根据中国的经验,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元,就能带动GDP增长2.4元,拉动社会投资需求3.8元。如果亚投行未来能够充分带动这些投资,就意味着将主要给亚洲带来20万亿美元左右的GDP增量,这接近于亚洲当前的GDP总量。这些建设不仅给所在国带来好处,还会让国际社会分享巨量的经济利益,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复苏。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国家和地区踊跃参与亚投行筹建的原因。特别是美国的盟友们也不顾美国的反对,争相参与,他们不愿放弃亚洲基础建设的“大蛋糕”。
  由此可以预言,亚投行将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新一极”,与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与美日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将形成相互竞争、互为补充的关系。二战以来,美国把持世界金融体系,亚投行的出现,将直接导致美国主导的西方金融霸权体系发生裂变,继而迎来历史性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