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美国的金融硕士+CFA几乎是*10有可能因为“学历高”而在简历筛选中被放弃的学历。在普通投行业,本科MSF相对比CFA受欢迎已经成为众多想在投资银行业寻觅一份职业的金融硕士学生不得不接受的事实。现下,高顿小编采访了本文的学员,他却用行动证明了,哪怕是不受欢迎的金融硕士,依旧可以在投行业寻觅到一席之地。
  【学员背景】
  Graduate school学校排名:top 30
  GPA:3.5 - 4.0
  其他:国内跨过公司Manager级别,工作经验3年+
  【导师背景】
  导师:Abby
  导师背景:Deutsche Bank Investment Banking Analyst
  【学员试用服务】
  Resume & Cover Letter Editing;Career Consultation
  【学员采访】
  注意到您本科是学政治的,研究生学了管理,后来又转到金融。分别是什么导致了您的这些转变呢?这样的特殊背景对您申请投行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我的背景和很多国内来留学的学生一样,参加过高考,至于读什么专业那得看高考结果。我那时候选择外交学是有特殊的时代背景的,2002年中国加入WTO,我上学的时候公务员还不需要考。我学管理,那是单位送我去的,自己也没多想。毕竟以前在体制内干,文凭多一个是有帮助的。学金融是我自己一直的想法,但是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一直以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金融类细分起来,每个工作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我是一直对并购和纯粹的投行业务感兴趣,所以上学后在这个方向的积累是我尤其看重的。这个特殊的背景对于在美国申请投行的工作没有特殊的优势,如果转战国内会有些优势,*9就是对行业的理解,第二就是行业的人脉。行业的人脉也可以转化成进入国内投行的机遇。
  看的出你在JHU的校园经历很丰富,既担任了graduate assistant,成为了社团副主席,又发动了模拟交易比赛。这些家经历的形成是有规划的进行还是因为兴趣和偶然呢?这些经历带给你*5的收获是什么?
  成为助教是有意图的,因为跟老师一起工作也可以积累一些人际关系,同时学校付给助教的钱也可以填补家用。成为社团的VP是有意为之,我不是本科学习金融的,一切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加入社团,尽可能多的与别人沟通可以让我少走很多弯路。至少可以理清自己选择投行这条路,应该着重培养自己那些技能。学习不能盲目,毕竟时间有限。模拟交易比赛是其他同学借用我们俱乐部搞的一个比赛,在这个活动中,更多的是锻炼的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您觉得金融硕士的学习或平台对您日后申请投行有什么样的帮助呢?您对于想申请投行的金融硕士的新生有什么建议吗(怎样安排时间,做规划,以及如何利用商学院资源)?
  投行当然更喜欢MBA或者本科生,这个我一点都不否认。想做投行还是本科生的机会更大,即是是MBA很多也是之前就具备了在投行工作的经验。我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我本人之前在这个方面没有很好的基础。所以我才会学习金融硕士。对于找投行工作的同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戒懒惰。对于非TARGET SCHOOL的同学,就更没有理由懒惰了。我觉得校友资源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不管你的学校有多少校友在投行,投行里的人还是喜欢帮助自己的校友。毕竟这是一个讲求人脉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行业。对新生的建议就是:尽早做好找工作的准备。想找投行工作的同学,简历*4找专人帮忙审阅和修改,比如我的简历就是由导师Abby修改的,她有在德意志银行工作的经验,因为即便是career center,其实也并不一定能了解投行的人到底想在你的简历中看到什么。
  Mock Interview,也像之前说的修改简历一样,要尽可能的找一些行业里的人帮助你一起练习,因为他们经历过你现在所经历的;他们有比较丰富的求职和面试经验,同时在工作后也知道公司招人的时候更喜欢什么样的。
  往往被国际学生忽略的写作课,其实是进入投行最重要的技能。用我一次惨痛的PE面试中得来的经验,Employer说:你不懂会计,不懂建模我都可以教你,但是唯独我不能教你写作。所以写作好好练。
  听说*9份在美国的实习很难找,请问您是如何找到*9份实习的?又是如何找到*9份和金融有关的实习的呢?对一个没有美国实习经历的在校生/刚毕业的应届生而言,你有什么关于找实习的建议吗?金融机构在招聘中最关心的几点是什么?哪些特质经历会帮助我们拿到实习呢?
  我在MSCI的实习就是通过LinkedIn 找的,其实也很简单,一般LinkedIn的Premium account都是可以发In-mail的。我搜索所在地区的相关职位,就会有一些职位跳出来。我在*9时间联系了Po这个职位的recruiter,经过2轮面试后就被录用了。我只是想说,Premium的账户一个月不到30元钱,但是能创造的机会要远远多于30元钱。找实习需要认真的找,LinkedIn算是比较好的一个资源。当然我也用Craigslist等,其他的资源,对于不是Target school的同学,是要在这些地方下功夫的。其实我们中国学生*5的优势就是语言,我这里说的是中文,美国依然有一些金融方面的工作是需要掌握中文的,小到一些在华人区的银行,大的也有像IBM一些短期contract的工作。我的建议就是也要利用自己是中国人这个优势。
  有很多人认为想在金融行业有很好的发展,要做一个Aggressive的人,您怎么看?您是什么性格的人呢?
  我觉得做自己比较重要。如果你的personality和整个公司和行业的文化有比较大的区别,进入后也会觉得很痛苦。我个人兴趣爱好很多,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可能交到朋友。我们总是提到说在找工作Networking很重要,包括校友在内,其他任何人推荐你都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推荐人需要了解你的为人,了解你的能力,了解你的兴趣。我在美国的一个*4的朋友是在篮球场上偶然认识的,在一起打球很久,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他在巴尔的摩的Morgan Stanley工作,于是要求他打完球后聊一聊。后来渐渐熟悉后,他也向我透露了他所在的后台其实并不是传统的投行业务。虽然个人关系的增进,他也说如果我想去他们那工作,他随时随地推荐。比较清楚投行业务的小伙伴都知道,后台业务和金融没有太大关系。如果想要一个BIG NAME在简历上,当然可以尝试。但是就算有大摩的名字在简历上,也对进入投行没有多大帮助。上面的例子只是跟大家说,networking的时候做自己最重要。
  对于在美国有长期发展打算的同学,心里都比较清楚,认识一个人不能带有非常明显的目的性。上来就要工作是非常忌讳的。我所在的人民大学校友会中,时常有年纪较大的师兄反应现在很多同学搭建联系后,上来就问人家要工作的,如此云云。这是令人反感的,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我自己参加过很多招聘会和networking event,的确跟一些我比较欣赏的leader建立了联系。我当然也很想要工作,但是我觉得事情需要一个过程。我经常和这些人保持联系,其中也包括Booz Allen的 MD这样的人愿意做我的导师。我的人际交往准则往往是先问问我自己,我能为这些人做什么。中国有句古话:“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让对方觉得有所亏欠,他们才会能力帮你。让自己成为对方生活的一部分,他自然会帮你留意工作。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能介绍一下投行的笔试和面试是怎样的?每一个环节每一轮分别考查什么能力?面试喜欢问什么问题?您当时是怎么准备的?
  首先,我澄清一下,我去的是一个很小的公司,肯定不是大家所熟知的高大上的公司。所以其实步骤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投简历,拿到电话面试。在这之前,我的简历是通过dreambig的导师专门修改过的,在整个修改过程中,导师和我认真的做了相互沟通和了解。我旧简历上的每一项都有针对性的重修修改过。这让我提升了不少信心。电话面试的跑不出几个重要的环节,walk me through your resume。准备的过程包括:书写整个故事,然后熟悉自己故事的发展流程,练习,千万不要背诵。自己的故事自己最了解,背诵会让人觉得经历失真。就是联系,打电话给自己ABC朋友练习让他们提建议,面对面跟朋友联系,保证有眼神交流。
  我觉得BREAK INTO WALL STREET上对于Technical问题的总结足够应付面试。大公司可能不太介意你是否会用Capital IQ, 但是小的Boutique特别在意会不会用这个东西。因为Middle market 的M&A很少用到 Bloomberg和Thompson One。在这里希望有条件的同学,好好用用Capital IQ, 投行和PE用这个工具会比较多。
  技术环节:Word, PPT, EXCEL一定要练到不用鼠标可以做任何工作。DCF, LBO, Accretion and dilution analysis,comparableanalysis这些都要清楚。还包括3 statement
  技术性问题,跑不出会计和公司理财的基本概念,要对估值时的主要步骤非常了解。
  您为什么想去投行工作呢(投行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曾经看到有投行的人猝死,您觉得在压力很大的时候如何调剂自己的状态?如何处理工作和自己生活,休闲上的协调关系呢?
  投行是*10有机会坐地铁的人给坐劳斯莱斯的人提意见的工作。他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这是一项有挑战的工作,心里和生理都要承受压力。我也是想知道我自己的生理极限和我究竟有多大的能力。猝死哪个行业都有,踢足球也有猝死的。这和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我在MSCI工作时,40小时一周,同时修8学分,还有一个家庭去照顾。面对压力,自己必须要约束自己,如饮食尽量清淡,索性全素。因为一个人要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身体,在应付大工作量时候,*4的办法就是不要让身体再过多的承受一些压力和负荷。我以前做过运动员,运动是我调节生活节奏的重要元素。同时,我喜欢投行,也正因为我喜欢挑战。
  曾经做运动员的我,身体底子还是不错的,投行也是体力活,要么叫金融民工那。很多人的压力来自于职业发展和升迁,我想做投行源自我对这个工作的喜爱。即是我不能成为什么VP, MD至少我年轻的时候也在这个地方辛勤的工作过,我就不后悔。
  觉得做IBD的*5挑战是什么?以后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呢?
  对中国学生*5挑战来自于写作。第二大挑战就是职业上升的瓶颈。毕竟我们在美国没有七大姑八大姨。有一天一定会有上升瓶颈的,这是华人做金融的很多人都有的困惑。长远规划,我一直在观望国内的情况,如果有好的机会,希望回国发展。国内现在大型企业间的M&A还是比较规范和成熟的。但是2线城市的私人间的并购市场几乎无序,很多甚至没有财务顾问做导向,就是所有者的心里价位。如果有可能的话,愿意回国做一些和这个有关的事情。
  您觉得中国人在美国找投行类工作*5的困难在哪里?给想要进投行的中国学生一些建议吗?尤其是来自于非常春藤,又不是投行target school的学生一些建议吗?在找工作期间除了network之外,有什么您觉得对日后工作有用,可以提前学起来的技能吗?
  首先,写作永远都是最有用的。建模可以学,写作学不了。这毕竟是一门语言,很多同学可能也了解,即是在中国,写作比较好的同学和同事往往更受领导器重。其中的奥秘是一样的。
  第二就是,要保持一颗进取的心,时时刻刻学习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