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考试考点解读:美国兼并收购史及其启示
(一)*9次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1881~1911年)
其基本特点是同一行业的小企业合并成一个或几个大企韭,并购方式主要是同行业内部的横向并购,当时经营石油和钢铁等基础工业的资本家们通过他们巨大的垄断信用来购人大量竞争对手的股票,甚至达到控股程度,从而控制竞争对手,进而控制整个行业。该次并购浪潮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排除竞争。
在美国,这一时期共有2 864次并购,涉及资产总额为63亿美元,100家*5公司的总规模扩大了34倍,并控制了全国40%的工业资本。一些国际著名的巨头公司,如杜邦公司、通用电器、柯达胶卷、美国烟草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冶炼公司等应运而生。该次并购浪潮至少涉及当时美国15%的工厂和工人。美国历史上首例并购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个案也在该次并购潮中诞生,那就是美国钢铁公司与卡内基钢铁公司(卡内基财团)合并,合并后,该公司吞并了700多家公司,垄断了整个美国的钢铁市场。
随着美国政府反垄断、反托拉斯运动的不断高涨,《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于1908年通过。起初,该法案主要用于管理CFP金融市场的托拉斯。由于其执行单位美国司法部的人手问题,它并没有对日益严重的垄断行为进行强有力的限制,直至到第二次并购浪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才在限制横向并购以及垄断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9次并购浪潮的结束与其说是由于反奎断监管力度的加强,不如说是由于并购资本的消失,在20世纪到来之时,造船托拉斯崩溃,使CFP理财投资者对该类并购行为变得谨慎起来,并购浪潮从此慢慢趋向平静,而1904年股市的大跌正式宣布该次并购浪潮结束。
(二)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1919~1930年)
随着*9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CFP理财投资资本非常充足,出现了许多行业里处于某一阶段(如原材料、生产、流通)的公司吸收或加入同行业里不同阶段的公司,也就是纵向并购。发动收购的企业往往是大企业,目的是确保大企业在供给、生产和流通等方面能平衡发展,达到垄断整个产业。
那时用收音机播放广告首次出现,很多大公司借此来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一些公司时至今日仍然是世界顶级公司,如IBM、通用汽车等。在该次纵向并购浪潮中,涉及公用事业、银行业、制造业和采矿业,近12 000家企业在这次并购潮中消失,26个行业中的1 591家连锁店并购了10 519家零售店。在该次浪潮中,汽车工业、化学工业、化纤工业等资本密集性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事实上,该次并购浪潮演变成纵向并购浪潮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监管力度的加强。在191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克来顿法案》(The Clayton Act),加强谢尔曼法案中关于反垄断的内容,克莱顿法案规定价格歧视是不合法的。此外,如果收购另一家公司的股权导致竞争的减少,也会违反克莱顿法案的有关内容,因此,以上两个法案对横向并购的监管非常有力而且严格,导致了由横向并购向纵向并购的演变,大公司不再去吞并其竞争对手,而去收购其上游或下游公司,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随着1929年10月24日股市大崩盘,第二次并购浪潮也正式结束,在大衰退期间,CFP理财投资资金及消费者支出大幅萎缩,美国公司已无力再进行扩张,只希望能熬过艰难时期,等待新的机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