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学术界的八卦
我们有一位老师,是世界知名的华人经济学家,本科专业是数学,成绩优异。拿着丘成桐的推荐信赴美读书。到了美国后,发现自己的兴趣其实在经济学。大神终究是大神,我们的这位老师从丘老师那里拿下数学博士学位,然后去哈佛大学搞定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我身边一个“学渣”哥们最近风生水起。本来是化工系的学生厌恶自己的专业,一枚渣。找我诉苦时候,我说卧槽你转专业吧,你在化工系当学渣,什么时候能给我买iPhone啊?
他最后竟然坚持留在本专业,毕业后去了IDG资本弄投资,还搞了个“PP租车”,他所从事职业和运作项目完全和他的化工专业无关,但是一样风生水起。而且他们最近弄了一个租车送iPhone的活动,还真就给我送了我一个iPhone6,他说作为学渣当年的一些想法基本实现了。
而我回头看看那些每天抱怨专业的人,他们今天还在抱怨他们的处境,就像当年抱怨专业一样。
以为自己换个专业就是大神
我以前想学文史哲,觉得自己爱好是那个应该学那个。年少无知时候,偶尔书店逛逛看到尼采海子,觉得自己可以当诗人当哲学家,编编诗歌或许我就会成为大神。
而事实是学了文史哲也会抱怨,因为我要以他们为专业的根本原因仅仅是误会了此类专业门槛低罢了。要是让我投身浩如烟海的西方哲学或者东方语言文献里面,每天面对铺天盖地的西方哲学,或者晦涩难懂的古典文学,我还是会抱怨:“我喜欢的专业不是这样子的呀”。
今天抱怨专业去逃避,明天就会抱怨工作再逃避。这种一次甚至几次逃避都不可怕,怕的是逃避的思维。只要遇到不顺就躲,并且寻找一堆“合理合法”的借口来为自己的猥琐灵魂赎身。
逃避不了的抱怨
强大的毅力,不是让我们坚持做我们喜欢的事情,而是让我们坚持下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学生时代经常抱怨:“我靠专业不喜欢啊”,“不是我的兴趣啊”;
▶工作时代经常抱怨:“天啊这不是我喜欢的工作啊”,“为什么我喜欢的工作是这个样子!”
诸如此类抱怨,层出不穷。
你大脑不能承受高强度的思维活动导致的生理疲倦——不是说你不学习了,换个专业你就会牛逼;更不是说你学习学不明白,混社会你就会屌。没有,两码事。谁说你X不行你干Y就行?
我们不喜欢的不是专业本身,只是不喜欢学习专业过程中由于智力、精力、耐力等等方面不足导致的挫败感。我们太多的时候就是借讨厌此专业的抱怨,给自己一个逃避压力的理由以自欺欺人罢了。
不喜欢,不是你逃避的借口
有人的一生是:
前半生用来抱怨,
后半生用来悔恨。
很多人很幸运,学的就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做的就是自己喜欢的事业;那我们有时候不幸运就没有办法了,只能就要靠努力来弥补运气了。我们如果没有过硬天赋和资源供我们直接转行,我们只能咬着牙含着泪把手头工作做完,然后朝着心中所爱的理想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