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领英中国发布职场社交APP“赤兔”,为中国市场开发独立于全球平台之外的新产品,其野心之大可见一斑。
然而,自去年领英入华以来,并没有像很多人鼓吹的那样,职场社交的爆发到来,相比美欧市场的势如破竹,LinkedIn并没有在中国市场获得爆发式的成功。
对此,我们可以理解,如领英中国CEO沈博阳所说,职场社交一定是个慢生意,需要耐心培育,领英中国*9年是在打基础,完成团队建设、去本土化以及实现用户增长。
如果说LinkedIn没能取得中国市场的突破是由于水土不服等原因,那中国本土的天际、若邻、猎聘、优士、大街、经纬.....呢?在职场社交这一垂直领域,中国为什么一直没有出现巨头?
自2005年天际网开启了中国职业社交的元年,十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职场社交这一垂直细分领域仍没有站上风口,职场社交在中国为什么火不起来?
社交属性、文化底蕴
首先从社交属性上来看,LinkedIn创始人霍夫曼在《至关重要的关系》一书中曾说过,职场社交更多的是基于弱关系之上。
在基于弱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用户活跃度高,粘性强的产品,这一障碍使得职场社交相比其他细分领域更难取得成功。
在西方,弱关系可以生效,可以对需要工作的人有所帮助,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人情社会,朋友推荐、父母的意见对个人工作影响较大,各种干爹、二舅充斥台面。
在职场上,中国的职场社交强调酒桌文化,本质上更偏向于熟人社交。东方文化的含蓄、内敛又往往倾向于线下面对面沟通。
缺乏有价值的创新
不管是天际网、若邻网,还是优士网、大街网、经纬网,它们的共识都是复制LinkedIn的模式,并加以本土化的改造。
而如今,职场社交的鼻祖领英自己也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的改造,相比其全球化的优势和成熟的模式,国内职场社交产品要进行竞争,只靠小修小补是完全不行的。
现在,大街网转型做招聘,优士网变身做金融,经纬网在推出后鲜有动作,天际网被法国职业社交网站Viadeo收购......职场社交网站鲜有守住职场做社交的。
虽不能简单粗暴地定义职业社交LinkedIn的模式复制到国内就一定走不通,但在领英入华,尚无直接挑战者的大环境下,仅仅通过复制表面的形式,深挖不到精髓,还不如走一条自己的路。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职业社交网站在借鉴国外发展模式的过程中,绝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必须做出本土化的创新,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王牌应用。同时,要想在国内众多职业社交网站中脱颖而出,必须做出差异化的产品,提供*4的用户体验与价值。”
缺乏有价值的用户
对于职场社交中的多数普通职员来说,他们对人脉的需求不高,本身也没有多少好人脉,不管是二度人脉还是三四度人脉,对他们来说很少有发展价值。
对于人脉丰富的高端用户而言,它们不一定愿意将自己的人脉挂在网上,暴露自己的相关信息,这对他们容易带来危险和不便。
然而,职场社交必然起源于高端人群,总监多了,经理才会心向往之,经理多了,主管才会提起兴趣,主管多了,普通职员、毕业生、实习生才会入驻。很难想象一个充斥着心灵鸡汤和娱乐新闻的平台会吸引职场人士进行“职场社交”。
缺乏有价值的用户,产品上就很难产生有价值的的内容,就不会形成有效人脉的良性循环,对新用户的吸引和老用户的留存就很困难。
除此之外,中国的产业结构及其职场还没有抵达需要普及人脉管理的程度,现有的职业社交品距离其成熟阶段也还有很长距离要走。
微博、微信两大平台的制约
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中国无线为先,强调轻快碎片,这是时代大势所趋,转战无线是兵家必争之地。
有着5.5亿月活跃用户的微信和两亿用户的微博作为中国*5的两家社交平台,几乎满足了中国用户非常多的需求,虽然单独地做一个垂直社交领域来满足某一用户群的某一需求还是有机会的,但职场社交领域的平台仍不能不重视避免同这两大平台的重合。
如此多的用户量,微信几乎已经成为全民使用的应用,很多公司都将微信当作工作沟通的一个主要场所,这无疑将使用的场景再次与职场拉近,使得微信在职业社交领域从出发点上就处于领先。
比如,职场社交鼻祖领英在中国市场都很重视微信的影响力。在本土化方面,与微信、QQ邮箱等产品进行整合,推出微信内应用“领英名片”、与QQ邮箱绑定的“领英职业签名”等。可想而知,其他平台受微信、微博的制约和影响程度。
未来
职场社交的发展走过了十个年头,很多事情都已发生了改变,除了微信微博的新兴对职场社交造成的威胁,其他的问题都在慢慢改善:市场在培育,创新在增强,特别是如今各行各业都被互联网的浪潮所改变,我认为职场也不会“幸免”。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非常旺盛,人才市场空前活跃,职业社交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领英前年的入华,也是看重中国市场日渐成熟的职场社交环境,这也进一步激活中国的职业社交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