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很多人认为金融赚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每年有多少人因认为金融赚钱容易,容易赚大钱这个想法而进入这个专业或行业的,不过这就让有些人不太舒服了。
  作为这个圈子里的人,我感觉有必要出来给大家说说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让大家真实的了解一下这个行业,慎重考虑下自己的想法。
  先说下本人的背景。本人工作八年,职位从分析师一步步走到副总裁,现在旧金山一家大型对冲基金任职证券投资经理,投资策略属于全球宏观策略,投资标的主要是国债,外汇和股票指数。年薪介于七位数八位数人民币之间(看年景),与其他在规模类似基金里面的经理相比高不成低不就,同事有些在高盛、大摩这类投行工作过,同时认识不少国内基金、券商的经理,也有一些投资银行部(IBD)的朋友,经常与研究部(Research)的人打交道。限于本人认识有限,本人这里讨论的金融范围限制于基金,投行这两种类,银行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行业不熟,不予评论。
  题主问做这行的乐趣。作为PM,主要就是刺激、金钱和成就感吧。开跑车,住别墅这种事情就算是很小case 了,以前会感觉很不错,现在想想也没什么。人年轻幼稚的时候可能为别人的看法而活,喜欢被人认为自己很牛逼的感觉,现在看来确实很幼稚。现在的我只为自己而活,只要自己用得舒服合适就行,喜欢一切保持惯性,没什么追求,也懒得做什么改变。车子从 Ferrari 458 换成了Benz,房子也从市中心大4房换成了风景更好但小了很多便宜很多的郊区别墅。原因是收拾大房子实在太累,而我自己不想雇佣保姆替我收拾屋子或做饭,因为这样就不叫生活了。什么 winner,loser 的概念也淡了。我从不认为我自己是个 winner,因为我不满意于现在的生活状态。所以,仔细想来,支持我不去换一个职业的理由到现在来看也只是因为我喜欢做投资这种最直接最简单的理由了吧。优点我不多说,很多人能找出无数的理由,我主要根据我的亲身体验说说缺点吧。
  工作压力大,没有安全感。别以为你拿这么多的年薪用投资人的钱投资就没有任何风险。公司给你这么多钱就是因为你能给公司创造与你年薪匹配的收入。你可以试试连续两三年投资业绩不行,你还能保住你的位置?要么调岗,要么被开除,即使你成功几十年,也可能会因为仅仅几年的不太成功而被公司放弃,比尔 · 格罗斯(编者注:PIMCO 创建人,被称为债券之王)离开 PIMCO(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就是例子。
  投资是一项长期行为,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耐力和忍受孤独。说一个投资人出色,是需要经历牛熊洗礼、具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业绩作为支持的。你不但要不停地学习更新,也要坚决执行自己投资的理念和习惯。因为业绩的压力,你不敢过大的改变原有的投资方式,业绩的压力不允许你自由决策。你*10能做的就是不停的积累收益,积累积累再积累,在孤独的坚持中慢慢麻木。也许有一天你能达到返璞归真之境,像巴菲特、索罗斯和雷 · 达里奥之类,但绝大多数人做不到。或被动或主动地离开了这个行业。
  压力大,熬夜多,虽然经常健身,身材肌肉肯定比一般人好得多,但体检状况永远都不那么健康。虽然公司的商业医疗保险可以解决掉你几乎全部的医疗费用,但由此产生的身体折旧永远不会有人给你提计核算。估计在你没到巴菲特那水平之前得做好劳力劳心十几年的准备。
  成就感会越来越低。有一句话我很喜欢,Wall Street,Main Street。工作了很久之后,你会发现 PM 的工作其实也就和在菜市场卖菜进货一样简单直接,没什么可称之为高大上的东西。
  私人空间很小,大量的时间需要消耗在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上,一年好好休息的时候也就是加起来 30 天左右的年假时间,遇到什么突发事件,例如地缘政治、头寸持仓有关的央行意外加降息这类的,假期被叫停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
  积累财富后工作性价比变低。国外其实还好,这种状况在国内尤为明显。在国内基金做 PM,赶上市场不错八年攒个一千万不是难事,以后投资理财收益与薪资差距不大,又不挨这累。金钱富足,赚钱的边际效用下降,如果只是考虑金钱的效用后,有些人在慎重考虑后离开这个行业。
  亲情友情的淡漠。朋友疏于联系日渐疏远,爸妈今年 60 多,一年回家三次,按照人寿命 80 岁来算,还能见面的次数想想只能说见一次少一次。而爸妈因为生活习惯和语言情况拒绝去美国,无奈。。。职业惯性会扭曲你的性格,你的感性思维经常会被职业惯性克制,为人冷漠理性,经常感觉自己像一部机器而不是一个人。同事虽然温文尔雅,但经常自顾不暇,见面友善但无法交心,流于表面。
  爱情。大学一心求学错过了很多不错的妹子,工作刚开始打拼基本没时间,单身至今。现在,鉴于自身条件和社交环境,眼界高了,一般姑娘又很难走进自己的生活而成为自己的恋爱对象,不知道今后如何。找一个妹子陪伴你奋斗直至成功这种故事现在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将来也永远不会发生。
  也许我将来会改变,但至少明年不会。以上是我认为这个行业的缺点。主要是做资产管理,基金管理这块的,自营交易这块也大致差不多。国内薪酬的话,一看做什么的,固定收益收入少点,股票多点,二看管理规模,规模大的自然薪酬就高。三看工作年限,工作十年的人肯定比你工作两年的要多赚,四看年景,牛市肯定赚的多,熊市肯定没什么油水。有个朋友,工作七年,在国内某一线基金管理 30 亿的股票基金,业绩偏下,去年税前所有加起来 180 万左右,还有个朋友在二线基金做固定收益,规模中型,80 多万,不知道是税前税后。我也说说其他大家认为比较高大上的部门 IBD 和 Research,主要是自己的看法和朋友的表述。
  IBD(投资银行部)
  很累很辛苦。做的东西并不高深,做久了枯燥。非常依赖公司的平台,离开公司的平台会比较废。
  上升的瓶颈是人脉和家族资源。没资源的人走到头最多就是多带几个小弟,而永远做不了大 boss。一个家族势力很强的同事完全可以轻松拿你十倍的工资而天天娱乐,而你自己只能很屌丝的苦逼地做脏活。同业竞争激烈,出卖体力劳动可替代性强。
  政策风险。保荐制度改革,前途未卜。
  长期工作,身体心态失衡。熬夜加班非常伤身体。时薪性价比差。经常出差。
  重复劳动,积累性差。知识水平进步有限。
  年景很重要。没有 IPO,没有奖金。
  国外投行入门工资基本的话是年薪 65k~80k 刀是主流,学历高稍微调整,我有个同事哈佛的 MBA, 入门 130K,这是高盛几年前的数据。国内差距大,8K~30K 人民币月薪都有。奖金很重要。
  Research(卖方)
  外表光鲜,实际上做卖方的基本就是到处卖研报,还要面对 PM 各种莫名其妙的问题。(PS. 个人看研报更看重逻辑,结果什么的不怎么看。所以会经常根据研报的逻辑延伸出各种问题,不知道这算不算莫名其妙的问题。)
  收入在没混出名之前很平庸,只有出名之后收入才不错。国外投行比较出名的分析师 100 万美刀基本不难,国内新财富 100 多万很容易,其他绝大多数其实不怎么样,年薪 30W 以下也有不少。
  3. 人脉很重要,要维系与更方面的关系,公司董秘啊,一线员工啊,偶尔挖出点内幕消息什么的。
  4. 经常出差实地调研,经常混迹于外地,难得回家。
  5. 很多规章制度要遵守,稍有不慎,职业生涯结束。
  Research(买方)
  1. 很多 PM 都做过买方的分析师。看公司体制。有些基金的分析师在 PM 手下,研报只有 PM 看,在 PM 不欣赏的情况下,兴许永无出头之日。如果属于单独部门的话会好很多。
  2. 在没有 PM 采用你的推荐的时候,无论你做了什么工作都是零。你推荐好了自然好,你推荐的差了,你的研报质量在 PM 的眼中会直线下降(还好吧,我个人还是很客观的)
  3. 你的成就绝大多数限制于公司内部,缺乏证明自己能力的东西。
  4. 人脉很重要,与卖方类似。
  5. 经常出差实地调研,经常混迹于外地,难得回家。
  还有做销售的,投行或基金都有,就是卖产品的(包括私人银行部门),收入是基本工资 + 提成。这个提成看业绩吧,无法一概而论,有混的很好的,也有很差的,当然这类的工作颜值比较高,俊男靓女兴许效率会高些。当然也有设计产品的。薪酬的话个人不清楚,也没兴趣知道。
  曾经有亲戚问我要想既稳定赚钱又多的话选什么专业,我会推荐他学 IT。只要你是技术帝,IT 工作的性价比绝对比金融的要高很多。现在在旧金山很多 IT 的起薪比金融高不少。当然我也可以建议你拉开股票的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看看那些行业真正赚钱再做出选择。我的看法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