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考必过”你需要一件神器,点击领取神器>>
  2019年的夏天异常炎热,当时正值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不知不觉中才发现自己经历过的预算编制工作已有五年,但是由于预算管理基础知识的零散,每次预算下发到最后编制上报的过程总是仓促又辛酸,在经历了上级部门高密度的三天预算会审工作以后,我毅然决定开始自己的管理会计学习之路,用理论武装头脑,为日后的预算编制工作积累更扎实的知识基础。
 
CMA考试
  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和会计人的谨慎,我选择了管理会计考试的授权培训机构“高顿”。其实,在与南京分校的顾问多次沟通后,高昂的学习费用与体制内微薄的工资相比,让我也曾有犹豫,但想到未来,我毅然决定考试。
  但这一切,在实务工作的迫切需要面前,又好像可以是“无形资产”。所以,为了激励自己,我付款的时候也申请了银行的分期,此后便踏上了管会的学习与备考之路。
  一、管理会计的入门
  还记得正值预算工作收入尾声的时候,我收到了中总协寄来的六本沉甸甸教材。抱着沉甸甸的书,就好像已经踏上了充满新知的管会学习之路。此后的时间,我便开始了如饥似渴的管会学习之路,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内部控制”这些看似陌生但实则熟悉的管理会计工具,也伴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与自己日常的财务工作结合越来越深。学习管理会计以后,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系统地管理会计知识,对于管理会计能力框架的理解也更深了一步。比如在预算中曾经最头痛的项目绩效管理与评价环节,竟然是基于“平衡记分卡”理论进行的设计,同时,引入了“战略地图的”思想,结合绩效管理的思维对项目与评价。而年度预算编制的全部工作流程的原理居然是来自“全面预算”的管理会计。经过了学习,我将管理会计中的预算绩效管理工具应用于实践中,最终设计形成了适用于自己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从而使单位管理能力得到提升,促进财政资金优化配置,提升绩效管理能力。
  二、学习与思考
  我们单位为三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单位,实行中央部门与地方财政的双重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辖局4个四级预算单位。区域内县局均为独立核算法人单位。
  但是由于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往往站在整体的高度,绩效管理目标的基层适用度不高,部分绩效目标设置难以贴合基层部门的工作实际,年初绩效目标设置不完善,使得年终实际完成值与目标值误差较大。同时由于单位目前采用国家统一设定的部门绩效管理与评价体系,部分绩效指标权重设置不科学、不规范,三级指标权重设置中存在一定随意性;二级项目之间不统一,可比性差。部分指标数据获取工作难度较高,定性指标的完成难度较高,特别是效益指标打分难度较大,如满意度指标需要二级项目数据汇总覆盖的范围和深度不够;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较多地针对于项目管理,较多地集中在某一具体项目的评价,而忽视了基层机关运行经费基本支出经费的绩效管理,导致其在机关行政管理效率及履职效能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约束。
  三、实践与应用
  通过管理会计的学习,我理解了评价对象,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总体思路是,运用平衡计分卡“财务效益—内部过程—顾客满意—学习成长”的理论逻辑,通过分析单位目前部门整体支出情况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按照财政部《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工作要求,立足本单位工作职能和核心业务,依据年度部门工作情况和相关数据,结合预算绩效管理的特点,综合考虑设计评价内容,将关键业绩指标与成本效益法相结合,重新构建适用于自己单位的基层事业单位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体系,持续提高单位的服务满意度,管理效率,以及履职效能。
  (一)相关管理工具与方法
  1、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维度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推动预算与绩效“挂钩”,促进“花钱”与“办事”结合。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划分为四大模块:
  全面预算目标确定与分解——全面预算内容编制——全面预算执行过程监控——全面预算绩效考评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闭环
  (二)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
  以平衡计分卡为主要思想,构建“财务视角”;立足于部门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情况,全面反映部门预算、收支、资金和财务方面的管理效率,构建“内部运作过程视角”;结合B局内部的管理运作,强调对于内部职工及流程运作的管理考核,构建“顾客视角”;从社会大众满意度角度考核,构建“学习成长视角”,主要注重部门内部员工的考核。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框架
  (三)关键绩效指标评价
  运用PDCA循环理论,设计和确定关键性绩效评价指标,将每个一级指标进行逐级量化,形成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综合考核。
  四、经验总结
  通过学习管理会计的整个课程,结合自己单位的应用实践,我理解了书中很多关于经验的指导,比如:实施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首先需要有统一的预算绩效管理原则及目标,其次,需要明确权责意识,最后需要全员具备明确的绩效管理意识,勇于创新,积极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中,同时将自己在单位中的应用经验总结了出来。
  (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鉴于相关业务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为保证对于部门整体业务及行政工作成效进行有效识别和评价,既需要对相关数据开展量化分析,又需要结合数据情况,参照事实材料开展定性评价,数据和事实材料相结合,有助于透过现象探寻规律,总结创新做法,找准问题核心,确保评审结果的可靠性。
  (二)现场调研和专家评议相结合
  鉴于部门整体涵盖其直属事业单位和省、市、县局,因此在通过国家局收集全国性数据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各层级单位开展现场调研,从而构成对部门整体的评价。同时,为确保本次评价方向的准确性、过程的有效性和结果的科学性,对部分定量数据、定性指标或过程性工作需要进行专家评议,以确保评审结果的权威性。
  五、思考与提升
  (一)对改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应用效果的思考
  在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应采用自上而下的推动模式,即管理者当局应在充分认知预算绩效管理作用的基础上,自上而下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助于保障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整体运行。
  (二)对发展和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提高部门预算的编制水平,改进预算编制的方法,科学预算,有效管理。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融合,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业务部门对于预算绩效的认识,同时,增强财务人员对于具体业务知识的理解,促进部门整体业财融合能力的提升。有效发挥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委员会以及预算绩效相关工作小组的指导作用,完善相关制度,明确划分部门权责,有效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执行力。
  (三)对推广应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定时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知识培训,加强预算绩效相关理论的宣传,尤其对于管理层,应该注重提升其对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理论及工具的认知,开展自上而下的推广应用。鼓励员工全员参与预算绩效管理,提升执行力度,有助于为管理会计的实践发展做出贡献。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管理会计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对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地落实,从而推动特色的基层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