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0年10月20、21日参加中文CMA管理会计与报告及商业分析的考试,原本计划是9月份先消灭PART1和PART2,10月份再消灭PART3,但由于工作太忙,临时取消计划,先预约9月的PART1和PART2,快临近考试的前半个月,工作任务太重,学习进度又跟不上,于是又取消9月计划,最后调整到10月考试。时间一天一天飞快飘逝,工作依然繁重、而学习也没有任何进展,我几乎对这次的考试处于绝望之境,没想到雪上加霜,国庆期间我不幸染上红眼病,不能用眼看书,*10的希望破灭。无奈之下,我唯有作出艰难的选择,要么是放弃考试、要么是放弃沉重的工作,经过细致平衡,最终决定先放弃沉重的工作,努力学习,经过努力最终拿下考试。
以下是我参加考试的个人经验:
PART1:重点是关注供需定律,供需定律几乎贯穿PART1,外部环境要考虑、企业环境同样也要考虑,只有认真细致的灵活掌握才能快速解题,并为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题海战术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熟透书本概念、掌握基本规律是更高的战略,鉴于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学员都是上班一族,难以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读课本,因此还得多做题,通过做题来掌握相关知识点。
在PART1考试中,偏题、难题、怪题出现很少,概念性的题目比较多,和国内的考试不一样的是,考题经常以案例的方式出现,从而加大考试的难度,要求对知识点熟练掌握并能加以灵活运用判断。另外,在PART1中,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考核有些会超出书本范畴,需要平时的积累。
PART2:相对于PART1,PART2在考试中计算题有所增加,但我们经常关注的财务方面知识计算类的题不多,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比较少的金融资产以及递延所得税的题考得也不多,这同时也验证了CMA考试中偏题、难题、怪题不会多,所以我们在日常复习和学习之中,更应该关注基础知识的夯实,基础扎实了对于解题就像拿了一把配好的钥匙,可以快而准。
就个人而言,在考试中抓住的是快中求准,两个PART同样多出了近1个小时的考试时间,这利于在考试中,给那些有疑问、无法准确判断的题目带来缓冲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难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以上就是我本次参加考试的经验分享,做题很重要,但掌握知识更重要,出题是千变万化,尤其是相似题目的小量变化很容易使应试者想当然地以为和所做的题一样,等做出来之后才发现结果大相径庭。
衷心祝愿所有人都能又好又快地达成所愿,早日成为CMA一员,一起来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