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课间休息时,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和身边的同学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工作背景,听他们讲述各自行业内的现状,有时还有一些公司趣闻可以聊聊,15分钟的休息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我是做财务分析的,大学读的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始终从事的都是相同的岗位。我没有想过要换岗,连跳槽的念头在我8年的工作时间里也只出现过一次,而这*10的一次,让我进入了现在这个公司,一干就是5年。
  同学们在闲聊中问我最多的2个问题是我为什么要来学CMA和我会不会觉得CMA很容易。我想通过这两个我总是在重复对不同同学回答的问题,给大家讲讲我和我的CMA。
  我为什么要来学CMA?大家觉得奇怪的是,既然我是做财务分析的,为什么还会来学财务管理分析的课程。其实这个老容易理解的了。我是主张学一门精一门的,所以我从大学毕业工作以来,始终都是盯住财务分析这门道进行学习和进修的。现在,就论财务分析工作而言,我觉得我在现在的岗位上,已经可以走得非常平稳、轻松了。众所周知,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大课程中的一门,当我面前可以学习的财务分析知识已经变得非常稀少之后,我开始向财务管理这门庞大的课程投去关注的目光。
  我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对于自己做出的决定,一向是要坚持到底的。但这同时也让我在每一次做出决定之前,都会抱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进行思考。选择课程也一样。我在选择CMA之前,其实也考虑过ACCA和一些其他的旁系课程。但之所以最终锁定在CMA上,还是要归功于它的几项基础特征:覆盖面广,课程专业度高,考期合理,学习内容十分灵活。首先我绝对不会考虑注会的课程,所以中国的注会,美国的AICPA,加拿大CGA,这些都被排除在外。而ACCA,其实我犹豫过很久。在我的工作圈中,有好些同事都已经有了ACCA资质或者还在考试,又或者有过考试经历但现在已经过期或放弃的。好友也力推过我去学习ACCA,但最终还是被我否决了。不是因为ACCA不专业,也不是我恐惧它颇长的考试周期,当然也不是因为它的考试门数太多,但其中50%公共会计的内容对我的工作起不到大的推动作用,又会让我的学习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只是为了一个知道的人更多些的证照,我倒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花了挺多时间在证照的比较上,选定了CMA后,我很快进入了课程。学习是一种投资。对与一个新的投资,还是抱以保守一些的态度,付出合理的机会成本,追求相平衡的收益。一年左右的时间成本对我而言,还是很合我意的。
  很多同学问我为什么来学CMA,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他们奇怪的是,我的基础和背景都还蛮对口的,为什么不选择自学。在这里,我要为面授课程平个反!很多人觉得只有基础不好,自觉性低的人才应该选择面授课程,基础好些的就可以在家自学。我从来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有条件上面授课程的,就应该尽量克服各种问题,去现场上课。倒不是说自觉不自觉,基础不基础。任何课程,在开始时候都会遇到一些疑问,或大或小,但无论大小,如果得不到一个良好的引导,是很容易走进弯路,甚至钻进牛角尖的。
  我们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应该让道路尽量走得顺畅,这就是面授班老师们的作用,而在学习中期,老师又成了我们*5的助力,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考试前最后的阶段,老师无疑是我们*4的催化剂,帮助我们理顺所有的内容,帮助我们找到仍旧存在的疑问,并随时为我们解答各种疑惑。在财大高顿的课程内,还有学员服务工作者,他们穿插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为我们全权处理各类学习以外的事情,让学习变得更纯粹,避免了很多原本需要自己来分心操作的事情。以上说的这一切,都是参加面授班能为我带来的。在家自己学,可能时间上更容易调配,但综合而言,还是缺了很多很有必要的助力。
  再来说第二个问题。我会不会觉得CMA很容易?我已经通过了1门考试。我总共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备考这一门。也许真是我所学的专业和工作经验给了我很好的帮助,这门考试,并没有花我很多的力气。有时我会觉得,应该让每一个财务管理专业或者是财务分析从业者来考这个考试,因为真的不难。如此唾手可得的证照,为什么要错过呢?本来打算尽快参加P2的考试。后来因为工作太忙,实在没有时间安排考试。所以只好委托学员服务为我把考试计划延后了。我打算借用过年后的一点时间进行集中冲刺,我很有信心可以顺利通过P2,并结束我CMA全部的考试。
  如果你是做财务分析的,如果你是搞内控的,如果你是做成本的,如果你是干预算的,如果你是整合财务绩效的,如果你是管理投资的,如果你是定战略决策的,推荐你—C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