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管理会计在国内的日渐普及,众多会计从业人员开始着手准备考取一个管理会计认证,来提升自己的财务管理能力,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增加筹码。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作为*9个由国家正式引进的国际化财务管理认证,自2009年由国家外专局引入中国后,已成为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然而,近期,通过电话推销、网络推送等形式,一个名为注册管理会计师(CCMA)的资格认证悄然走入会计人员视野,让众多考生真假难辨,疑惑重重。殊不知,CMA与CCMA,虽仅有一字之差,在权威度、认可度、实用性、含金量等多方面却有着天壤之别。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官方引进,管理会计顶级认证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认证是由成立于1919年的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所建立的专业认证制度。IMA是全球领先的国际管理会计师组织,在全球180个国家、265家地方分会中拥有超过80,000名会员,在中国的会员数超过8,000名。CMA是由IMA所颁发的目前全球针对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领域的权威认证,同时也是*9个由国家正式引进的国际化财务管理认证,2009年国家外国专家局与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签订合约,将CMA这项成熟先进适用的国际权威认证引入中国。引入当年,国资委就与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签署合作意向,双方共同致力于中国CMA人才的培养,截至目前已经培养了500多家央企近2000人。
  CMA知识体系包含了一整套先进、适用的管理会计理论,侧重于预算预测、内部控制、决策支持、风险管理、成本分析等内容,自1972年在全球推广以来,以其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实用性,迅速成为了全球财务管理者职业典范的象征,被业内人士称为全球财会领域的Mini-MBA,被全球180多个国家所推崇。
  本土管理会计认证欠缺,美国CMA填补空白
  今年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式,财政部在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中明确,针对是否“建立我国的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认证制度”,财政部倾向于从改革现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等入手,将管理会计与现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体系进行有序衔接,同时,提出“探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其他途径”,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此外,财政部部长楼继伟2月28日在《中国会计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在国际上,美、英等西方国家,管理会计应用广泛,成效明显,积累了一些经验。财政部将立足国情、借鉴国际,加快培育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服务。
  清华大学于增彪教授在此前召开的2014中国管理会计年度峰会上也表示,世界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强国,世界经济强国总是以世界一流的企业群为依托,而世界一流企业又是以管理会计创新为特征。国家要强大必须要有强大的企业,企业要强大必须要用管理会计。追根溯源,管理会计是美国人发明的,现在美国人还[*{c}*]着管理会计发展的潮流,所以我国管理会计要达到世界水平,大概追上美国就差不多了。
  从财政部“探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其他途径”及“借鉴国际”的总体思路来看,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作为*9个由国家正式引进的国际化财务管理认证,将成为培育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一大重要途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管理会计认证领域的空白。
  注册管理会计师CCMA:财政部发文直指CCMA,认证背后疑点重重
  3月中旬,财政部会计司和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分别发布公告,明确表示从未参与“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事项。4月下旬,财政部主管的《中国会计报》以《揭开注册管理会计师认证的“画皮”》为题,在头版及第三版对注册管理会计师CCMA进行了大版面的深度揭露。
  《中国会计报》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注册管理会计师CCMA只是汉唐教育集团旗下的北京华企明卓所设立的一个不被有关部门认可的“资格考试”。
  CCMA在宣传邮件中自称是在国资委中国企业联合会,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的指导与支持下开展的资格认证。然而,据记者调查得知,中国企业联合会前身是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属于国资委业务主管的社会团体之一,但国资委直属机构设置中没有该联合会名称。同时,记者致电人社部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对方表示这在人社部没有备案,培训机构提到的教育培训中心只是一个事业单位,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发放资格。该联合会办公室也表示与CCMA没有直接关系。
  人社部不认可,财政部的态度则更为鲜明。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均发布公告,明确表示从未参与“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事项,并通过有关方面与CCMA网站进行交涉,要求其删除易误导公众的相关内容。该网站随后很快删除了相关内容。
  同时,记者注意到,在CCMA所谓的官方网站上设有证书查询的链接,这意味着招生邮件中所谓的证书“全国通用,网上查询”,将只能在CCMA网站上查到,而这毫无查询意义。
  注册管理会计师CCMA:冒用专家之名,培训质量堪忧
  除此之外,CCMA也接到了管理会计学术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于增彪的质询电话。从未与该项目有任何接触的于增彪,被列为其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不仅是我,还有好几位我熟悉的专家学者也被放进了这个名单。”于增彪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自己对这份名单进行了截图,并通知了几位朋友。
  “对于管理会计,作为学者我们应当鼎力支持,但无论是商业行为还是有政府背景,这种冒用名义的行为非常不当。”于增彪也初步研究了该项目的课程设置,“这基本上培养不出真正有用的管理会计人才。”该网站很快在专家委员会名单中撤掉了于增彪的名字,并随后取消了专家委员会的链接。
  财政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人社部及相关专家的态度已明确表示,CCMA不仅并非官方项目,同时并不具备其所宣传的相关资质。“这个CCMA项目实际上是给财政主管部门敲响了警钟。”于增彪表示,“如果CCMA这种项目泛滥,这对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综上可见,CMA与CCMA无论是在权威度、认可度、实用性、含金量等方面,不仅不具备任何可比性,同时可以说是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想要报考的考生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对比,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