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一直在脑中搜索一个可以用来形容虞军的词,最终锁定了这一个——聪明。看似很简单的一个词,但只有真的和虞军面对面接触过、聊过的人才会认同只是用如此简单的一个词藻来形容他。他很阳光,看起来就很有活力。偷偷地说:他是*9个向我坦言自己在学生时期学习不好的人!虞军是我们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友,毕业于会计学院的金融专业,不喜欢死读书,更不喜欢“被书读死”。逻辑思维能力和记忆力都很棒,接受采访时能在完全没有提醒的情况下将预先告知的采访Topic全部讲述出来,并且行云流水,实在是佩服,佩服!
  人物介绍:
  虞军,高级财务经理,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特点:大方、阳光、思考、总结、自信,,CMA学龄:高顿财经CMA长线周末班第26期学员,学习感言:“能考”和“会用”,这是两码事!
  每个人的工作都是CMA中的一道例题
  选择CMA,被它的实用性所吸引
  说真的,刚毕业的时候并不是很努力,工作了一段时间,总觉得自己欠缺了什么。面试或者是和别人聊天时,经常会被别人问“是不是AICPA啊,ACCA啊?有没有什么证书啊?”后来想想看,其实别人这么问也挺正常的,毕竟在我们这个行业,证书有时候是一种学习能力和上进心的表现,尽管经验也很重要。特别是我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学的又是金融,人家自然而然会觉得我应该会去继续深造,考点证书什么的。
  其实之前是有去考CPA的,这枯燥的考试我没怎么上心地考了2年,实在没什么实际应用点,后来也就放弃了。一次巧合,在几个朋友的推荐下了解了CMA,他们也是高顿CMA的学生,在他们的推荐下,我开始了解CMA。其实我是十分讨厌枯燥乏味、纯为考证而考试的学习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放弃中国注会后一直都没有下决心去学什么的原因。但出乎我意料的是,CMA的知识框架竟然与我的工作高度吻合,而且它非常实用,仅仅2门课程让它的性价比相当高,所以很快就下了决心了。
  而在后来的学习中,我接触到了系统的课程内容,更进一步加固了我对CMA的认可。它完全不是那种中国考试一般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课程。相反,它对于考生在理解方面的要求往往要比记忆能力来得高,要求每一个CMA都能融会贯通地掌握财务管理决策时的综合应用和判断能力。一直到我全部完成了学习,现在回过头来看CMA,感觉就是四个字:“受益匪浅”。
  每个人的工作都是CMA中的一道例题
  乍一听我这么说,可能不会有很深的感触,但相信现在每一位学习过CMA 的同学都会与我在这一点上有共鸣。
  在CMA的课程体系中,体现出了非常强大的系统性。而我的工作内容就考试而言,非常幸运的与CMA高度吻合,那就代表在学习时我可以有很多实际工作经验可以作为参考或者借鉴。
  我负责的是一整个工厂的财务工作,无论预算呐、成本管理呐、做绩效评估呐,然后再是做决策分析啊,或者说是一些投资方面的决策啊,全都能运用得上。但有时和一些工作背景并不全面符合的同学闲聊时,却发现其实无论CMA与他们目前的工作背景关系是否紧密,CMA或多或少地总是会涵盖到一定的工作内容,十分微妙。反过来说,其实无论你是做销售的、做市场的、做项目管理的还是其他一些岗位,我们财务老本行就更不说了,在你的工作中,无可避免地总是会涉及到一些CMA有关的知识点。
  要找到像我这样的与CMA框架全面重合的岗位可能有点难度,但要找一个与CMA完全无关的岗位,可能更难。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身边越来越多非财务专业或行业的同学,也并非为了转行,更多的是想丰富自己的管理经验,让知识结构更为系统这些目的才选择了CMA。更能理解为什么在国内外,CMA都能轻而易举地突破财务会计的壁垒,撼动传统会计的地位,因为它才真正是管理决策者手中的利刃。
  真正的考试不在普尔文,而是在工作中的应用
  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过程中自身应用能力的提升。举个例子,米其林是个法资集团公司,我们公司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拨款给我们做投资。在这方面集团首先做得不是特别出色,在拨款的时候计划性并不强。我们公司本身也有一些投资分析的工具和模板,使用的原理和CMA中讲到的投资决策是基于一致的。但在没有学习之前,那种了解和使用只是流程化的,也就是说你不怎么知道前因的,即便有经验判断,也很难做到全面。而结果自然是事实情况是一套,模板反应出来的是另一套。导致的结果是:好的项目来的时候没资金,而烂的项目投资一堆却没回报。而CMA Part2中有一章是说投资决策的,我在学习了这些内容之后再回到工作中来,巩固了理论知识不说,更加深了我对于投资决策的判断依据,让我明白了很多的“前因”,对于这些工具和模板的理解也不再是那么生硬的了。
  再从另一方面说,那些投资分析的工具和模板其实也是挺死板的,它就告诉你:我的投资回报要多少,其他的什么什么条件要多少,综合起来,给出一些投资的参考数值。而它内部的一些参数其实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如果不考虑地区差异,或者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同而一味地以它为标准,那肯定是不适用、也不会标准的。而CMA在这方面,就强调了我们要对风险进行判断,要有一种风险衡量意识,所以我这方面的思路和想法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去,向我的管理层给予了决策时关于风险衡量、控制等的建议和支持,并且建议我的上级要在资金拨来之前就做好我们的投资计划,甚至应该有理有据地向集团公司申请更多的资金分配。我的上级也能明显地感觉到我在这方面的变化,同时经过几次结果的验证,他自然也对我的工作能力表示认可。这应该可以看作是从学习到应用的一种现实收获吧。
  虽然CMA的内容十分务实,很讲究实际应用,但因为它并不是很深入,而且又应为它的覆盖面广和系统这些特点,注意力被吸引停留在考试层面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就点论点就题论题,又回到我们之前说的,会考不会用,不结合实际,不联系工作,这样就算是拿到了CMA证照也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CMA。毕竟,真正的考试不是在普尔文里进行的,而是将来到了工作中,突发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在反复检验你的真实水平。
  证书的价值是建立在你拥有它,并且也拥有它的技能之上的
  其实在我的身边,有证的人还真不少。无论是中国注会、会计职称、ACCA以及其他国际金融的证照,基本都能找全。然而,我经常发现,有些人这个证那个证是考了一堆,但真让他们干点什么,总是一副手足无措,似是而非的样子。后来想想其实刚毕业的自己也是这样,貌似条条框框学了一大堆,但真要撩起袖子干活就变得差之千里。更别说是要站在全局角度优化工作或者进一步管理了。
  拿个最最简单的例子来做比方。写邮件人人都会,这是在工作中人人都要接触的吧。写英文邮件,这是对写邮件这种能力有了高一些的要求,毕竟我们需要使用英语来进行语言组织。那就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那考核我们的人会看我们是否有6级或者8级的证书,以此来推断我们是否具有基本的语言能力。
  再高一层,如果我们要与一个财务写英文邮件,那就要求我们除了英文能力以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基础,否则你就无法表达你的意思,对方也不能理解。这时候考核我们的人会看我们是否有语言基础的相关证明,同时会需要了解我们是否具有一定的财务专业知识或者工作背景。
  如果我们再把难度提升一点,来到决策支持的层面,我们要给一个非常高层的决策者写一封决策支持建议的英文邮件,那除了英文能力和财务基础以外,我们还需要具备相关的分析与管理的经验。假设我们通过了CMA的学习拿到了CMA的证照,也能够用CMA中的语法写出华丽而标准的英文信件,但因为写的内容太过于理论化,缺乏现实性,那你就算是经历了之前的重重考验,最终还是无法如愿地收获CMA给你带去的期望值或者回报。
  其实,我们要做到给财务写英文邮件这一步,都是在完成一些基础性的努力,而当我们学习了CMA之后,目标是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比如获得决策层的青睐,但事实上,决策者在此时并不会因为你有一张证照就完全偏向你,更多地,是期待你所拥有的技能来证明那张证照的价值。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学了考了自然就会用了。我不赞同这种看法。你觉得呢?
  不要在高兴的时候做出承诺,也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做出决定
  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我自己的座右铭——不要在高兴的时候做出承诺,也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做出决定。要理解这句话并不难,但我想在这里将这条座右铭也同样应用在CMA的学习中。人是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判断的。高兴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无所匹敌,什么问题都能克服,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考试,成为一个CMA。但在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挫折时,我们的情绪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会觉得不高兴,甚至想放弃。其实这是非常自然的一种反应,但如果我们那么顺应自己的情绪来做出判断,就会让学习这件本身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变味,打乱节奏,不能实现计划。
  我想,那么多的CMA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强大的财务背景,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很棒的语言能力。但凡通过考试的人在备考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让他们最终成为CMA的关键因素更多地是他们对于学习这件事情的心态控制。遇到问题坦然面对,顺境之中也不骄傲得意。掌握节奏、按部就班,达到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网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9时间关注CMA考试时间提醒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CMA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CMA考试辅导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
 
  报考指南: 2014年CMA考试报考指南 
  考前冲刺:CMA考试试题   考试辅导
        免费题库:CMA题库   题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