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作业成本管理

  一、作业成本管理概述

  (一)作业成本管理的概念

  作业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作业管理,以达到不断消除浪费、实现持续改善、提高客户价值,并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二)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作业成本管理是由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的:

  一方面是作业成本的计算(分配)过程,即所谓的成本分配观;

  另一方面是作业的控制过程,即所谓的过程观,包括作业产生的原因分析、作业的确认和作业的评价。这两方面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二维作业成本管理模型来描述。
 

  (三)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主要区别

  1.传统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关注的重点不同

  传统成本管理关注的重点是成本,而作业成本管理关注的重点是作业。

  传统成本管理尤其不适于那些制造环境先进、产品品种多且更新换代较快、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企业。
 

  2.传统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职责的划分、控制标准的选择、考核对象的确定以及奖惩兑现的方式不同。

  (1)传统的成本管理一般以部门(或生产线)作为责任中心,以该部门可控成本作为对象;以企业现实可能达到的水平作为控制标准,而且这一标准是相对稳定的,是企业现实可能达到的,而不是*6水平的标准;以是否达到该标准及达到该标准的程度作为考核依据,对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兑现奖惩。这种模式,一方面容易造成部门利益与企业总体目标相悖,为追求部门利益可能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以企业当前可能实现的水平作为控制标准,则不能实现持续改善。

  (2)作业成本管理则是以作业及相关作业形成的价值链来划分职责,以价值链作为责任控制单元,以实际作业能力[在不考虑现实的低效率、技术故障、次(废)品、非正常停工等因素的情况下,可能达到的*6产出水平]成本,亦即*3或理想成本作为控制标准。以不断消除浪费所取得的成果和接近*3标准的程度作为业绩。实现的业绩可以用财务指标,也可用非财务指标衡量。

  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更有利于划清责任,并保证局部与整体利益高度一致;不断消除浪费,提高效率,实现持续改善。同时,由于是使用实际作业能力成本作为标准,而不是以本企业现实可能达到的水平作为标准,有利于企业达到行业*6标准,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有利地位。
 

  3.传统成本管理忽视非增值成本,而作业成本管理高度重视非增值成本,并注重不断消除非增值成本。

  非增值成本,是指那些不增加客户价值的作业所耗费的成本。在现实的管理水平下,非增值成本并非不必要的成本,但却是可以通过持续改善加以消除的成本。

  作业成本管理从实现和提高客户价值方面考虑,能够发现并报告非增值成本,并十分明确地提出目标,通过持续改善,最终消除非增值成本。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
 
  报考指南: 201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考指南 
  考前冲刺: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   考试辅导
  高清网课:注册会计师考试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