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方法
  
  此阶段虽为预习阶段,也应该用心备考。掌握的程度为基础班课件能听懂80%左右,教材上的例题能做对80%,客观题正确率应在60%以上。无论学习哪门学科,要想学好,必须遵从“先搭骨架,后添肉”的思路学习。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该科课程的整体知识体系与架构,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此基础上沿“骨架”去“添肉”,完成由宏观向微观的学习转化。比如,我们拿到《财管》教材时应先知道这门课到底要讲哪些内容。2014年教材分为两大部分(*9至十五章为财务管理部分,第十六至二十章为成本管理会计部分)。成本管理会计部分较为简单,也没什么可说的,下面说说财务管理部分的大概框架。公司的基本活动分为三类——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营业活动,财务管理主要与投资和筹资相关。投资又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筹资也可以分为长期筹资和短期筹资,故财务管理可分为四个部分,即长期投资、短期投资、长期筹资和短期筹资,又因短期投资与短期筹资紧密相连,故经常结合在一起讨论,即为营运资本管理(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长期投资分为项目投资和期权投资(第八章和第九章),长期筹资分为普通股筹资、长期负债筹资、租赁、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等(第十章至第十三章)。*9至三章属于财务管理的基础,第四章至第七章属于财务估价,其实第八章和第九章实质上也属于财务估价,一个是项目估价,一个是期权估价。由此对这门课有个宏观的了解,这样便对整本教材做到了心中有数,预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重难点章节的预习要点
  
  (一)财务报表分析
  
  本章为财务管理部分的灵魂,其涉及到的众多财务指标贯穿整个财务管理部分。故本章与第四章应在预习阶段打好基础。其实本章就讲了两个问题——财务比率分析和财务体系分析。
  
  1、财务比率分析
  
  涉及众多的财务指标,可分为五类:(1)短期偿债能力比率;(2)长期偿债能力比率;(3)营运能力比率;(4)盈利能力比率;(5)市价比率。其中,前四类财务指标既可用于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也可以用于评价非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但第五类财务指标只适用于上市公司。
  
  对于这些财务指标大部分都存在记忆规律,可分批记忆。只有少数部分需要单独记忆(比如营运资本、产权比率、权益乘数、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
  
  (1)命名规律
  
  ①母子率指标
  
  例如资产负债率,分母为资产总额,分子为负债总额。
  
  ②子比率指标
  
  例如流动比率,分子为流动资产;速动比率,分子为速动资产。
  
  ③周转率指标
  
  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子为销售收入,分母为应收账款;存货比较特殊,既可以用销售收入作为周转额,又可以用销售成本作为周转额,如果为了评价存货的变现能力,周转额应该用销售收入,如果为了评价存货的管理业绩,周转额应该用销售成本。
  
  (2)其他规律
  
  ①时点指标/时点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率,分子分母均用年末余额;
  
  ②时期指标/时期指标,例如销售净利率;
  
  ③时期指标/时点指标,例如权益净利率,分母指标到底是用年末余额还是用年初和年末余额的平均余额考试时一般会给出,若不提示,则用年末余额即可。
  
  除了要掌握各个财务指标的计算,还要注意一些财务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比如流动比率和营运资本配置比率、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以及资产负债率等。除此之外,还要多众指标进行分析,比如流动比率的局限性有哪些、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有哪些、为什么总资产周转率是提高权利净利率的基本动力等。
  
  2、财务体系分析
  
  (1)杜邦分析体系
  
  核心公式必须记住。前两次分解要掌握,并且要理解财务指标背后的含义。要知道传统杜邦分析体系有哪些局限性,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即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
  
  (2)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
  
  为什么要将通用的财务报表调整为管理用财务报表呢?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来编制的,但企业本身在评价内部财务业绩和经营成果时,是以收付实现制来考虑的。所以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备编制的财务报表不适合企业内部管理使用,因此要将其调整为管理用财务报表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将通用财务报表调整为管理用财务报表关键的就是区分经营项目与金融项目(预习阶段的重点),一般原则上先确定金融的,再确定经营的。要会进行报表调整,然后依据调整后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调整,理解营业现金毛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和实体现金流量的含义,为第七章企业价值评估打基础。要会计算一些重要的财务指标,比如净经营资产、净负债、税后经营净利润等。要会利用因素分析法对核心公式进行连环替代分析。另下面几个关于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的公式一定要掌握:
  
  ①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
  
  ②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经营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
  
  ③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
  
  ④杠杆贡献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
  
  (二)资本成本
  
  什么是资本成本?投资都是有机会成本(即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的,投资人把资金投到一个公司,他就失去了投资于其他公司的收益。资本成本是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如果你给投资人的报酬率还达不到资本成本,那么投资人凭什么冒着风险给你投资呢?资本成本也是折现率的问题,也是为第七章和第八章打基础,故预习阶段要尽量掌握好。要区分公司的资本成本和项目的资本成本、要会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无风险利率的估计、贝塔值的估计、市场风险溢价的估计都要掌握)和股利增长模型 (股利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结合要掌握)计算股权资本成本、会用到期收益率法(与第五章债券的收益率相结合)和风险调整法(如何计算企业的信用风险补偿率)计算债务资本成本。
  
  (三)企业价值评估
  
  本章的重难点在于利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评估企业价值。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原理其实就是增量现金流量原则和货币的时间价值原则,所以本章可以看成第四章的延续,也就是任何资产的价值是其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按照含有风险的折现率计算的现值。利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评估企业的价值有两种常用方法:即实体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和股权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关键是确定每年的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其中涉及的营业现金毛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与实体现金流量是按照编制后的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的利润表调整后得来的(其与第二章关联度很大,第二章是给出了传统财务报表,然后调整为管理用资产负债表和管理用利润表,然后计算现金流量,本章是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然后计算现金流量),所以就要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第五章固定增长股票价值的计算模型也为本章现金流量折现法下的折现模型提供了方法。第六章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本章企业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折现法提供了折现工具。预习阶段主要掌握教材上的例题,如P156例7-1(销售百分比法结合剩余股利政策)和P170例7-4(销售百分比法结合优序融资理论)编制预计报表。要清楚预测期和后续期的划分。要会计算企业的实体现金流量和股权现金流量(与第二章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结合)。
  
  相对价值法主要掌握其原理,要理解市盈率、市净率和市销率各个指标的含义、各自的适用条件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资本预算
  
  本章可谓是财管教材中最难的一章了。本章与企业价值评估一脉相承,企业价值评估讲的是如何评价一个企业的价值,而资本预算讲的是如何评价一个项目的价值。预习阶段主要掌握评价评价的方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回收期法各自的含义及计算、几个指标间的关系)、现金流量的估计(区分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以及要考虑用于项目的非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采用的投资方案对其他项目的影响)、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教材P199例8-6)、互斥项目的优选、项目风险的衡量与处置(区分项目的特有风险、项目的公司风险和项目的市场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和风险调整折现率法的计算及二者的区别、利用可比公司法计算新建项目的折现率、利用*5最小法和敏感程度法对项目的特有风险进行分析)。
  
  (五)期权估价
  
  也是非常有难度的一章。建议在预习阶段注重理解原理,实物期权中的时机选择期权把教材中的例题掌握即可,其余两个实物期权可不预习。
  
  什么是期权呢?其实就是一种选择权,该选择权是有价值的。期权是一种独特类型的金融合约,因为它赋予购买者的是做某事的权利而不是义务。购买者仅在执行期权有利时才会用到它,否则期权将被放弃。初学者应先理解什么是看涨期权、看跌期权、什么是期权的到期日价值。
  
  期权的投资策略是本章预习阶段的*9个重点,要理解保护性看跌期权和抛补看涨期权的原理、组合净收入和组合净损益,对于保护性看跌期权和抛补看涨期权的对比还可参考:保护性看跌期权与抛补看涨期权对比。期权价值的影响因素必须重点理解,考试的常考点。
  
  期权价值评估的方法是预习阶段的第二个重点,重点预习套期保值原理和风险中性原理。建立套期保值的意图是:通过组合以后把未来股价波动风险完全对冲掉,这就意味着希望建立一个无风险组合,无风险组合带给我们的回报率是无风险报酬率,即该项投资活动的内含报酬率。风险中性原理是基于假设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中性的,所有证券是预期报酬率都应当是无风险利率。要会利用上述两个原理计算期权的价值。
  
  (六)其他长期筹资
  
  本章所讲的其他长期筹资包括租赁、优先股、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优先股必定会在2015年教材中更加细化,故可先不预习。预习阶段重点放在其他三种筹资中。
  
  1、租赁
  
  租赁部分在2014年经过重写后变得较为简单,先要会区分是经营租赁还是融资租赁。两种方法的现金流量计算方法是不同的。经营租赁的租金可在税前直接扣除,而融资租赁的租金不能在税前直接扣除,故到底是经营租赁还是融资租赁要看税法的规定,因税法的规定会影响到租赁期的现金流量,但税法并没有对租赁进行分类,故应按会计中有关租赁的规定处理。我们应关注下面3个条件:
  
  (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通常用75%来衡量);
  
  (3)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通常用90%来衡量)。(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应用有担保借款的税前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
  
  只要符合上述3个条件之一的就为融资租赁,否则就是经营租赁。经营租赁是租金可直接抵扣租赁,融资租赁是租金不可直接抵扣租赁。经营租赁较简单,故不在此说明了。下面说说融资租赁。对于融资租赁,要分别有没有规定付款总额处理。在租赁期届满时,还要看清设备所有权是否转移,这个涉及到最后折旧没有提足带来的丧失折旧抵税。租赁的原因要理解。
  
  2、认股权证
  
  要知道认股权证与看涨期权的异同点。要会计算认股权证的筹资成本。因为筹资人税前资本成本正好相当于投资人投资购买该混合证券这项投资活动的内含报酬率,所以可利用内含报酬率计算确定。认股权的持有者既可以拥有债权又可以拥有股权,所以可先把债权和股权分离然后再计算。
  
  3、可转换债券
  
  与认股权证*5的不同是,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将债券转为股权后,不再享有债权。可转债价值由底线价值和时间溢价构成。底线价值由纯债券价值和转换价值的较高者确定。在决策时先按纯债券分析,然后再看作看涨期权处理,便完成估价。筹资成本的确定与认股权证一样的原理。
  
  另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各自的优缺点要预习一下。
  
  (七)营运资本投资
  
  本章较为简单,在预习阶段主要掌握下面几个问题:
  
  1、现金和有价证券
  
  掌握确定a1现金持有量的三种模式以及各种模式中哪些是相关成本哪些是非相关成本(比如成本分析模式中要考虑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而不考虑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以及影响现金返回线的因素。
  
  2、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决策
  
  要会计算由于信用政策改变增加的收益、增加的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增加的存货占用资金利息、增加的现金折扣成本。教材中的例题要会做。
  
  3、存货决策
  
  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必须掌握,会计算经济订货批量、每年a1订货次数、a1订货周期、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在此基础上考虑订货提前期和存货陆续供应,经济订货量及相关总成本的计算。陆续供应陆续使用若涉及到保险储备中由于需求量变动引起的缺货问题和延迟交货引起的缺货问题的相关成本都要会计算。
  
  (八)产品成本计算
  
  本章在预习阶段需要重点预习的问题包括: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掌握直接分配法和交互分配法,尤其是交互分配法,需要计算两次分配率,掌握教材P402例16-5)、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重点掌握约当产量法和定额比例)、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售价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和分步法(掌握教材中的例题)以及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方法的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