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常常埋头于财务数据,而忽视了企业的业务特点。这导致了审计师对于财务数据生成的机制不了解,从而容易导致一些工作上的失误,也容易导致审计师对有些错误或者不合理的事项“视而不见”。
  对企业业务的了解是审计的前提,但在实务中,由于审计的时间十分紧张,而工作底稿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许多审计师到了审计现场后来不及了解业务,直接拿过财务数据填写底稿。这很容易导致审计工作的无效。
  一个负责某羊绒衫厂年度报表审计的项目组安排了人员对羊绒衫厂期末存货进行了盘点。合伙人在复核盘点结果时,发现盘点结果显示期末有大量的原羊绒,立即断定盘点结果有误,要求项目组重新安排盘点。项目组重新执行了盘点程序后,发现有不少洗净绒被误记成了原绒。而洗净绒和原羊绒的成本是不同的。
  原羊绒,是指直接从牧民那里收购来的牧民直接从羊身上采下来的(事实上是拿梳子梳下来的)羊绒。然而,羊绒都是在夏天天热时才能从羊身上梳下来,到了九、十月份后,原羊绒就收不到了。收来的原绒,混杂着各种杂质,包括羊的汗渍、泥土等,如果不尽快将原绒洗一遍形成洗净绒,时间一长,原绒就会发霉腐烂。所以,羊绒衫厂到了年底时,一般都很少有原羊绒,都变成了净羊绒。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业务特点会影响到财务数据的构成,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判断企业财务数据的合理性。比如,如果对案例中的羊绒厂进行中期审计(截至6月31日),那么存货中原羊绒就应该有很多。再比如,由于只在夏季可以采购到原羊绒,那么企业的采购支出等便应该呈现季节性变动,采购先关费用(运输、仓储等费用)也应有同样波动。
  所以,审计师的工作前提是了解企业的业务特点,这应该是审计师工作的前提。我国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项目团队常常是项目经理和合伙人才会去了解企业业务,而根本不安排做具体审计业务的项目组成员去了解这些。
  目前国内一些大型事务所开始注意到这一点,并在项目开始前和项目进行中安排有经验的员工向经验少的员工讲解被审计企业的特点,然而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工作方式经常会发生变化,因此这种项目组内部的交流缺点很大。
  因此,建议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一定要主动找到被审计企业相关人员了解具体的业务流程,避免因为不了解企业业务特点而导致审计无效甚至审计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