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剔除其他炒作等外界因素,决定粮食现货价格高低的最根本因素还是供需的变化。作为一个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的国家,除了大豆依赖进口之外,中国的小麦、稻谷、玉米等产品自给率达到了95%以上,这种供需上的基本平衡也是国内粮价排除外界干扰、保持相对稳定的根本原因。
  除去这些“老生常谈”的原因,近期的一些信息无疑也给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增添了不少“利好”成分。
  农业部表示,我国夏粮今年再度丰收,总产量达到2408亿斤,比上年增加61亿斤,增长2.6%,实现连续五年增产;夏粮单产再创历史新高,亩产299.5公斤,增加7.2公斤,增长2.5%;小麦优质率进一步提高,达到63.2%。
  同时,2008年7月13日,全国水稻跨区机收开机正式启动。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早稻面积基本稳定,丰收在望;秋粮面积略有增加,在田秋粮作物长势良好。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些“丰收”信息给我们吃上了定心丸。
  当然,国家调控也“功不可没”,国家在粮食市场上的不断抛储也给粮食市场增加了砝码。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粮价“虽无近忧、但有远虑”,不能否认的是,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还存在一些隐患。农业生产成本的大幅上升让农民叫苦不迭;而粮价的相对偏低也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尽管国家近年来提高了农业补贴,但种粮的性价比还是逊于进城务工。
  此外,粮食中长期供给偏紧的状况也逐渐显现:一方面,人口增长、食品消费增长及加工需求增长,粮食中长期需求刚性向上;另一方面,粮食单产提高的空间缩小、主要粮食品种库存消费比下降。
注册会计师微信号
专业的cpa考生学习平台与职业发展平台,干货满满,抢鲜分享。欢迎关注微信号gaodunc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