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F第七届国际量化洞察峰会介绍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来CQF的量化峰会,我们看一看:多伦多大学的John Hull,哥伦比亚大学的Emanul Derman,伦敦大学学院的Helyette Geman,以及汉阳大学的Sang Bin Lee等。”
CQF上次的量化峰会有请到马科维茨来做了一个Panel访谈,我还特意看了下这个访谈,发现93岁的马科维茨,虽然头发不多,但是思路很清晰。
我去看这个访谈,不是想直接学到什么东西,而仅仅就是想看看这人,看看我学的很多金融的基础理论是谁提出来的,瞻仰下,或者说Respect!!!
另外一方面,对我的意义还在于,看到真人,让我更直接的知道这些我们平时学到的理论,都是正常的人类,不是外星人不是神,通过勤劳的学习和思考来获得的。看着鲜活的大师,我在致敬的同时,也暗示自己要有批判性思维,理论也都是正常人提出来的,也有可能是错的。
电影无问东西里面有表现清华的传奇校长梅贻琦,他的那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也适用这里,通过CQF新的峰会,我们能看到:多伦多大学的John Hull,哥伦比亚大学的Emanul Derman,伦敦大学学院的Helyette Geman,以及汉阳大学的Sang Bin Lee等。
后面简单介绍下这几个参会嘉宾,以及参与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1.John Hull
John Hull的《Options,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被很多人称为衍生品的圣经,这本书改编自他在多伦多大学上的讲义,第一版出版是1987年,目前已经到了11版。有不少其他高校也用这本书作为教材,目前我知道哥伦比亚大学,当然还有多伦多大学。
也有英国的同学反馈:”他的options,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写的非常非常好,我前后两个硕士有四门课都以这本书作为基础,读这本书的感觉是,书虽然是死的,但比我的两个老师讲的都要清晰。在第一门课的时候我把这本书钻研了四遍,之后我就可以不用上课了。“
据说John Hull在多大的薪资全校排第四,2017年是46万加元。前期还见过他上一个广告,多大的Rotman商学院请他来代言并广告,现在也算是多伦多大学和Rotman商学院的招牌之一。
另外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就是衍生品教科书写的好的两位,John Hull以及CQF的创始人Paul Wilmott其实都写了关于机器学习的教科书。我觉得有意思,是因为他们两博士毕业的时候都是上世纪80年代,而机器学习发展的比较好是近10年20年,就是说他们在大概40/50岁的时候,才能接触到机器学习,然后他们果断的学习并研究了这个新的领域,还都写了教科书出来。
John Hull的机器学习是2019年出版的,Paul Wilmott的机器学习也是近期出版的,而且有意思的是,Paul的这本新书是他自己自费出版。我怀疑就是市面上的机器学习的书不少,出版社动力不强,但是Paul自己又喜欢学习和写书,就自己写和出版了。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老头,在使劲跟上我们年轻人。因为是他自费的,我还较低的价格买了一些回来,大概10刀一本,国外的正版教材很少这么低价格的了。
2.Emanuel Derman
Emanuel Dearman,常见的关键字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工程教授,高盛的Partner,知名宽客的科普书籍的作者,《宽客人生》,当然,也有知名学术书籍,《The Volatility Smile》,《Models.Behaving.Badly》,
这里转一个《宽客人生》的书评。
”里面描述了他的职业生涯,我觉得按照时间顺序对自己还蛮有帮助的,他算是第一代quant的代表了。我也与我的一位老师聊过,他的体会和经历与Derman也是惊人的相似。
经过爱因斯坦那辉煌的一代,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是到了Derman这一代大家坐着拿诺贝尔奖的梦,却发现没有什么突破可做,找教职也极其困难。可是正是因为这个学科太成熟了,大家各个都是多面手,能做实验,懂哲学,会建模,能解方程会计算,最重要的是他们中好多人会编程!那个年代计算机不会出现在个人家里,但是会出现在物理实验室里(纸条编程够老了吧)。后来我这位老师转去做数值计算,Derman是去了贝尔实验室。正是因为贝尔实验室的经历,他去高盛的时候自称他们的编程水平领先华尔街起码10年。说些感悟吧
Derman获得PhD时候29岁,去高盛做quant的时候已经41岁了。西蒙斯创办文艺复兴投资公司的时候是44岁,索罗斯创办量子基金是在40岁,所以说很多想成功的人没必要瞎JB着急,看看人家30岁在做什么,能达到人家30岁的高度其实就很厉害了。
Derman的书也”坑害“了许多人,大家认为华尔街的quant都应该是一群聪明绝顶的数学物理博士,因为black-scholes模型的出现,quant每天用各种模型给复杂的期权定价。其实我觉得这是片面的,西蒙斯D E Shaw这种就跟Derman干的不是一类的活,但是不能否认他们也是成功的quant。共同点就是他们年轻时都太聪明了,不读博士简直浪费,当然也是心无旁骛的读博士,没有做金融的概念。但是这种人一旦沾染上金融,就能开辟出自己的玩法。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我觉得没有必要非要曲线救国。
大家认为quant工资高,看看那代人写的书吧,做postdoc的时候一年4w美金,找到了教职也只有8w,然后quant就有10w了。其实只能说业界华尔街的工资比他们当初能找到的其他工作工资高,真心不能把quant当做投行里工资特别高的一群人。
一个物理学家,去了高盛做quant,可是我看到的通篇是在讲他是怎么写程序的。可以看出编程对一个quant是有多么重要。
如果对学术不是真心有理想,自己又不是牛逼闪闪的学术明星,趁早去业界的花花世界,连Derman这种哥大的物理学博士毕业后,都要每天为了生活操劳,跟老板意见不合,妻儿分居,可见都是要面对现实生活人的。
虽然Derman 41岁才做quant,可是他做了17年quant才退休,退休后在哥大金融工程项目做director也有13年了,所以人的职业生涯没有想象的那么短,对比起来,他博士毕业后那7年昏暗的研究员时光简直不值一提。关键是你还保留着清醒的头脑,还在不断进步。。。。。恩。。。还有好好活着,加班加死了就不值了。“
看到这里的“不断进步”,有没有觉得跟上面的John Hull有对应起来了,这几个老头都是30/40/50岁的时候,还在坚持学习,我非常的Respect!!!
3.Sang Bin Lee&Others
对于Sang Bin Lee,我们国内介绍不多,很早之前的纽约大学的PhD,后来回韩国的汉阳大学任教,现在也兼职上海纽约大学。参考协会给我的资料,有介绍到,这次的两位韩国嘉宾其实是一个知名模型的共同作者。
来自协会的材料:“Dr.Thomas Ho and Professor Sang Bin Lee–founders of the Ho-Lee Model(the first and widely cited arbitrage-free interest rate model),will be asking:”Will a new paradigm in financial modelling rise out of the Asian Capital Markets?”
韩国的这两位在1986年左右一起做了一个利率模型,还挺有影响力的,然后其中一个继续在学界做教授,另外一个去了业界做咨询和投资,这次的CQF峰会,他们将一起探讨:亚洲资本市场是否会出现一种新的金融建模模式。
另外本次峰会还有一位来自业界,渣打银行,的Dr.Alexei Kondratyev,2019年被Risk评为Quant of the Year.
也有几个其他大学的教授,伦敦大学学院经常简称UCL,也就是王思聪之前就读的学校;也新加了个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精算教授。当然,Paul Wilmott作为主办方,也将参与。
4.时间、地点、参与方式
这次CQF的量化金融峰会采用纯线上的方式举办,时间为5月27日,北京时间的下午1点30开始,持续到晚上的11点30。海报上的CST就是中国标准时间的意思;直播后一周,会上线回放视频。
这个时间安排也是特地考虑了亚太区的观众。CQF协会在和国内和高顿教育合作之后,来自国内的招生数量短时间增加了300%,也让CQF和惠誉集团有更多兴趣和预算来增加国内影响力,于是这次活动也算是为了亚太区域定制的。
参加直播是免费的,直接到CQF协会的官网注册,选择0元的那个就好了。不过因为直播平台借用了Youtube的技术,所以国内看直播的时候可能有困难,看回放的时候不会,回放到时候会上传到协会官网,保留30天,且配有字幕。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查理冬明,已获得原作者授权!
以上就是【CQF第七届国际量化洞察峰会介绍】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这方面的【CQF国际数量金融工程师】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CQF频道!
CQF相关阅读推荐:
国际量化金融是什么认证?CQF前景如何呢?
CQF持证人职业方向是什么?新的一年如何规划?
延伸阅读:
CQF量化投资分析师考试费用高吗?一共要多少钱?
CQF量化投资分析师考试课程有哪些?都分为几个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