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研究生开始到职场多年,我的学习和工作对象一直是各种机械、电气电子、液压装备,可以说我的教育背景、职场经历和金融毫无关联,但也正是这种毫无关联使我对金融有更大的好奇心,跨界玩票的乐趣也更大。
以我的专业视角来看,从金融市场信息收集,到投资决策和执行,就是一个控制系统的闭环。无意中得知量化金融领域有很多理工科教育背景的人士,于是顺藤摸瓜地把《征服市场的人:西蒙斯传》翻看了一下,聚焦到了三个关键词:数学、算法、编程。于是,某理工男如同“一见杨过误终身”的郭芙,一路循迹而来,一头扎进了CQF课程。
CQF课程也让我知道了以后该学什么。我意识到,CQF并不是一张奢侈硬纸板的豪华拍卖会,而是从此以后在这条道路上必然曲高和寡的饯行小酌。
图片
CQF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可以看到一条条精彩的道路,那些在CQF课程里广泛涉猎到却来不及精进深入的驳杂主题,会伴随嘻哈而来,微醺而归的同学们一路跋涉,渡过一段沉默孤寂却又生机勃勃的求索期。
另外,CQF课程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有机会认识金融圈专业人士的和对金融有兴趣的朋友。投资CQF如同买了一张入圈的门票,希望得圈内三五好友,从此“我今欲醉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在数学色彩比较浓厚的课程里,我比较注重教学视频里提到的有明确数学描述的内容,比如某个定义,某个定理,我会截屏保留,课后将截屏的核心内容梳理一遍,找找相关教科书里的详细内容,力求做到自己能够推导细节,至少做到记住推导的框架思路,这花去了我大部分的学习时间。
至于量化还是不量化的,我觉得这只是手段不同。量化工具适合毫无背景的平民投资人,以足够强大的数理学术背景,用局部技术工具去“对冲”掉那些二代背景投资人的不对称信息工具。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豪雄皆是凡人做”,不论做哪一行当,最终都是“英雄既问出处,也看各人手段”。人和人的差距,不在于学历和金钱,而在于认知格局和执行能力。
最后,我想用几句英文作为结尾:
The woods are dark,lovely,and deep,but I’ve promised to keep,and miles before sl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