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受西方经济危机和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在逐渐加大。税收统计报表反映,今年*9季度,我国税收同比仅增长 3%,其中,与进出口密切相关的海关代征税收负增长28.6%,当然,这是外部环境作用和长期积累的结果。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是经济的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中,GDP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税收则以现价计算,也就是说,与 GDP相比,税收增长包含了CPI增长部分。与上年同期相比,在经济结构、经济增长质量、税收征管质量和税收政策等因素(减税政策为减收因素,其他三项的改善为增收因素)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税收增幅减除通胀增幅才能与GDP增幅相匹配。因此,一季度税收所反映的经济状态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具体措施及早加以解决。
  保持适度的出口增长。这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一个问题。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扩大内需固然是我们的方向,但是需要时间。在内需还没有完全启动起来,不足以弥补外贸缺口的情况下,保持适度的出口增长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而防止出口的回落,需要人民币汇率浮动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如果升值过快,对靠薄利多销才有竞争力的传统出口产业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然,汇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汇率形成机制、国际收支平衡和外部势力的干预,需要我们找到一个a1契合点,来保证我国的汇率在一个合理区间下浮,以保证适度的出口增长。
  采取实际步骤扩大居民消费。在美国,消费是GDP中*5的组成部分,约占总支出的66%。消费最重要的项目是住房、汽车、食品和医疗。这些消费,经济链条都很长,消费拉动的不仅是其本身,还有更广阔的领域,比如房地产所涉及的行业,就包括冶金、建材、装饰装修、家电等二十几个行业。医疗是一种消费品,与住房、汽车、食品有着不同的性质,更多的应该是政府介入而并非单纯的市场配置。我们要千方百计激活这些消费,如果这些消费得不到实现,扩大消费就失去了具体内容。推进城镇化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扩大消费提供了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采取鼓励政策,把潜在的消费转化成现实的消费。住房消费是城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要打破现在的买卖候价僵局,增强房地产业的经济活力。不能把“居者有其屋”片面理解为每个居民都拥有产权属于自己的房产,关于这一点,不但暂时做不到,将来也很难做到。有资料表明:现在,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居民自有住房率并不比我国目前的水平高,它主要靠政府盖廉租房,廉价租给无力买房居民居住,来破解居民收入与住房需求不对称的难题。我国也应如此。我们要密切关注城乡居民住房、汽车、食品、医疗的消费,创造消费条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说,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是过去若干年供给层面的人口红利,那么,住房、汽车、食品、医疗的消费,则是今后一个时期需求层面的人口红利。这个红利,我们至少在 30年内吃不完,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大投资引发的通胀问题。今年,我国财政赤字1.2万亿。启动投资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这是被以往实践证明非常好的一个政策,政府投资会带动民间投资,也会产生乘数效应,从而刺激经济增长。*4是货币政策也要与之相协调,防止宏观经济政策效率互相抵消。现在,西方世界几乎都在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评估和借鉴。当然,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因为扩大投资固然会刺激经济增长,但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通胀。在这里,需要澄清几个问题。没有投资就没有通胀吗?显然不是。此外,还有需求拉动引起的通胀,成本推动引起的通胀,预期和惯性引起的通胀,在我们融入全球经济循环的今天,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国外输入的通胀。通胀既然客观存在,那么,关键是我们怎么应对。如果硬性压制通胀,或是把抑制通胀作为*3目标,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既降低经济增长率,又使失业率上升。
  从长期看,应注意减税政策与社会福利预期过高的后果。很多人认为,减税政策会刺激经济的增长。实际上这是超古典主义——供给学派经济学的观点。供给学派认为,供给在创造需求,对经济的调控不能局限在凯恩斯主张的需求一方,供给更重要。供给学派得到了美国总统里根(1981―1989年)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79―1990年)的赞评,并据此制订经济政策。但是,这一时期给美国留下了庞大的联邦预算赤字,减缓了潜在产出的增长,并降低了国民储蓄率。我国的情况也大体相同。最近几年,减税的力度很大,就五个主要税种而言,增值税变生产型为消费型,营业税起征点上限由 5000元提高到 20000元,城维税税负也因以上两个税种政策调整而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由 33%降为25%,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由最初的800元提高到3500元,减税力度不可谓不大。可从近几年经济情况看,GDP增幅并没有上升,甚至出现了下降,减税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在反经济周期上会起到关键性作用。现在,减税的呼声依然很高,需要在战略上冷静思考。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决定,参与竞选国家*6领导的人为了赢得尽可能多的选票,便向选民承诺提高更多的社会福利。由于选战不断,福利政策不断叠加,最后难以为继,形成财政悬崖和主权债务危机。这个惨痛的教训,是我们必须记取和避免的,如果将来无限制地减税,无限制地提高社会福利预期,超出经济发展承受能力提高不可持续的社会福利,在民主氛围越来越浓的情况下,既是对政府本身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一旦形成经济危机和财政危机,苦果最终要让人民去吞咽,还极有可能引起大的社会动荡。所以,中央提出的在积极改善民生、下大力气抓好社会保障的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要有底线的原则,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客观实际的英明决策,也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自信、稳健、负责任的具体体现。
  文章来源:黑龙江省地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