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的杠杆率持续走高,进一步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对企业长期可持续盈利能力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企业债务风险日渐积聚,爆发和蔓延的可能性增大。由于企业大部分债务直接或间接来自于银行,我们结合企业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提出银行应对企业债务风险、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企业债务风险不断攀升
企业债务风险是在企业债务堆积的过剩中产生的,引发因素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方面,经济增速放缓,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企业负债螺旋上升。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导致外需疲软,再加上我国进行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造成内需不足。
在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总体不足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部门却以再杠杆化来应对需求不足的问题,即以更大的产能扩张来吸收原有过剩的产能,最后形成更大的产能过剩。2008-2010年,部分行业产能扩张,比如铜采矿、平板玻璃、铁合金、轮胎、水泥,均是2001-2007年的2倍上下。2012年底,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产能扩张是以负债率提升作为基础的,2008-2012年,我国企业负债占GDP的比重从95%上升至125%,A股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由53%上升至60%,而美国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则由2007年底的71.5%降至2012年底的63%,OECD企业部门整体负债率也在降低。
由于产能过剩的加剧,工业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利润率下降、亏损面扩大。由于收入增速远滞后于债务增速,形成债务的堆积,而债务杠杆的上升又反过来对总需求形成极大的制约,出现产能过剩和负债率提升的相互强化螺旋。
微观方面,投入要素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企业负债高企。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较快增长,增加了企业成本压力。
除劳动力成本外,主要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或维持在高位,能源等资源性要素价格快速上涨;随着我国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限制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业企业面临的节能环保压力不断增加,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税费负担较重,甚至在经济形势不好时,部分地方政府加大了税收稽查力度,反而使企业的税收负担有所增加。
此外,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比如2012年底,上市公司整体收益率为5.4%,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8%,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如果考虑到其他融资方式的更高成本,我国企业部门负债率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持续升值也加重了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企业经营成本高企、盈利水平下降,是企业债务负担上升的直接原因。
高负债进一步弱化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
过去五年,在全球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创新成为各大国突破发展瓶颈、培育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支点,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与繁荣的制胜法宝。
我国在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增速也进入了“换挡期”,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创新的重要作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主要是由企业决定的,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但目前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尚不尽如人意。
首先,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不足,对中长期盈利能力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但与美国等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美国企业2008年研发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3%,而我国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平均投入不到销售额的1%,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77%,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难以生存。
我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低,盈利能力不佳,国际竞争力不强。2013年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上榜企业增至85家(仅次于美国),其中71家非金融企业营业收入占500强中非金融企业的16.0%,但利润总额仅占9.1%,利润率与资产回报率远低于平均水平,说明这些企业盈利能力与收入规模不匹配,虽“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差异性产品。此外,盈利靠前的高科技企业几乎全部是美国企业,而我国仅有华为等极个别企业在列。
中美两国的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相似,但是两国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差甚远,美国企业在所有盈利指标上都显著好于中国企业。美国企业的高利润率意味着美国企业相较于中国企业可以承受更高的利息、负债和更大的盈利波动。
其次,高负债对企业创新研发存在挤出效应,影响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又根源于不断创新。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仍然处于低层次阶段,核心技术和生产设备主要还是依靠从外部引进,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长此以往将导致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衰退,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既有产业发展阶段、市场环境、国家创新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受到企业盈利水平和投入能力、创新收益和企业治理结构等内部条件的制约,其中企业盈利水平对研发投入和投入规模具有关键影响。
再加上近来年我国企业负债水平不断升高,导致更多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对研发经费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更加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使得企业在研发创新、流程再造、模式创新等领域的支出大大降低,最后使得企业长期增长的技术和组织基础不牢。
银行如何防范债务风险、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企业在高负债的情况下,创新研发无法顺利开展,长期盈利能力将进一步下降,随着经济下行和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企业的债务风险可能处于扩大趋势,银行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风险应对,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首先,加强企业债务风险监测,奠定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企业进行创新研发的基础,过度负债将使得企业无力进行创新研发。银行应建立完善的评审授信机制,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合理测算企业信用空间。评估企业信用空间时,不仅要结合企业所在区域、所属行业、经营现状、负债情况、信用记录等历史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还应考虑企业所拥有的技术领先程度、创新研发能力、市场发展前景、同业竞争程度等成长性要素。在准确测算企业信用空间的基础上,应加强企业用信管理,动态监测贷款资金用途,摸清企业真实现金流,及时发现企业债务风险隐患,督促企业将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为企业创新研发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其次,支持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创造提升创新能力的条件。产能严重过剩企业产销率下降、开工不足、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行、利润下降、盈利能力下滑,难以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支持。银行应在严控产能过剩而引发的企业融资风险的同时,支持产能过剩企业经营转型和结构调整,尽快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提供空间。银行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产业政策要求,采取差别化的信贷政策。一是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过剩产能、转型转产、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向境外转移产能、开拓市场的信贷支持;二是对涉及落后产能、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节能环保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或项目,不提供新增授信支持,压缩退出存量贷款;三是对未取得续建认定、不能依法依规补办相关手续的违规在建项目,立即停止发放贷款,妥善做好债权资金的保全工作;四是对产能过剩行业之外的拟扩大产能的重大工业项目,应审慎评估市场前景,做好尽职调查,防范因产能过快扩张带来的信贷风险。
最后,加大企业创新支持力度,打造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长期盈利能力是企业偿还债务的有效保障,银行机构应帮助企业打造可持续盈利能力,以降低信贷风险、提高收益。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增强获利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而创新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5的源泉,因此,银行应积极响应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大对企业创新方面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推进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现代企业制度。一是积极支持创新研发能力强的大企业加大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二是充分利用财税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其融资能力,加大对其的信贷支持,帮助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和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积极支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四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转型升级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的杠杆率持续走高,进一步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对企业长期可持续盈利能力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企业债务风险日渐积聚,爆发和蔓延的可能性增大。由于企业大部分债务直接或间接来自于银行,我们结合企业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提出银行应对企业债务风险、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企业债务风险不断攀升
企业债务风险是在企业债务堆积的过剩中产生的,引发因素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方面,经济增速放缓,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企业负债螺旋上升。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导致外需疲软,再加上我国进行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造成内需不足。
在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总体不足的情况下,我国企业部门却以再杠杆化来应对需求不足的问题,即以更大的产能扩张来吸收原有过剩的产能,最后形成更大的产能过剩。2008-2010年,部分行业产能扩张,比如铜采矿、平板玻璃、铁合金、轮胎、水泥,均是2001-2007年的2倍上下。2012年底,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产能扩张是以负债率提升作为基础的,2008-2012年,我国企业负债占GDP的比重从95%上升至125%,A股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由53%上升至60%,而美国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则由2007年底的71.5%降至2012年底的63%,OECD企业部门整体负债率也在降低。
由于产能过剩的加剧,工业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利润率下降、亏损面扩大。由于收入增速远滞后于债务增速,形成债务的堆积,而债务杠杆的上升又反过来对总需求形成极大的制约,出现产能过剩和负债率提升的相互强化螺旋。
微观方面,投入要素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企业负债高企。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较快增长,增加了企业成本压力。
除劳动力成本外,主要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或维持在高位,能源等资源性要素价格快速上涨;随着我国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限制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业企业面临的节能环保压力不断增加,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税费负担较重,甚至在经济形势不好时,部分地方政府加大了税收稽查力度,反而使企业的税收负担有所增加。
此外,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比如2012年底,上市公司整体收益率为5.4%,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8%,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如果考虑到其他融资方式的更高成本,我国企业部门负债率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持续升值也加重了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企业经营成本高企、盈利水平下降,是企业债务负担上升的直接原因。
高负债进一步弱化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
过去五年,在全球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创新成为各大国突破发展瓶颈、培育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支点,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与繁荣的制胜法宝。
我国在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增速也进入了“换挡期”,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创新的重要作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主要是由企业决定的,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但目前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尚不尽如人意。
首先,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不足,对中长期盈利能力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逐年增加,经费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主体地位得到明显加强,但与美国等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美国企业2008年研发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3%,而我国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平均投入不到销售额的1%,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77%,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达到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难以生存。
我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低,盈利能力不佳,国际竞争力不强。2013年世界500强中,中国内地上榜企业增至85家(仅次于美国),其中71家非金融企业营业收入占500强中非金融企业的16.0%,但利润总额仅占9.1%,利润率与资产回报率远低于平均水平,说明这些企业盈利能力与收入规模不匹配,虽“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差异性产品。此外,盈利靠前的高科技企业几乎全部是美国企业,而我国仅有华为等极个别企业在列。
中美两国的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相似,但是两国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差甚远,美国企业在所有盈利指标上都显著好于中国企业。美国企业的高利润率意味着美国企业相较于中国企业可以承受更高的利息、负债和更大的盈利波动。
其次,高负债对企业创新研发存在挤出效应,影响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又根源于不断创新。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仍然处于低层次阶段,核心技术和生产设备主要还是依靠从外部引进,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长此以往将导致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衰退,核心竞争力无法形成。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既有产业发展阶段、市场环境、国家创新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受到企业盈利水平和投入能力、创新收益和企业治理结构等内部条件的制约,其中企业盈利水平对研发投入和投入规模具有关键影响。
再加上近来年我国企业负债水平不断升高,导致更多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对研发经费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更加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使得企业在研发创新、流程再造、模式创新等领域的支出大大降低,最后使得企业长期增长的技术和组织基础不牢。
扫一扫微信,*9时间获取2014年
FRM考试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