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金融专业的FRM考生来说,备考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因此需要有详细的计划。这位零基础高顿学员通过“笨”方法,但踏踏实实的学习,成绩最终不会辜负她,顺利通过了FRM考试。跟着高顿网校FRM小编,来听听她的备考经验吧。
  我自认为自己不聪明,看书无法过目不忘,听课也不见得能每一分钟都听懂,所以采取了比较踏实的学习方式。
  相关的中文教材,搭起联系的桥
  我的本科学的是会计专业,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有限,可以说我与FRM之间有一条深深的沟。为了能尽快搭一座“桥”,跨过这条沟到达对岸,在去上海学习之前我选择了先听前导课程,同时粗略看一下手中的Notes,大致了解对应相关的中文教材。
  这两个决定对于诸如我这类对金融知识一知半解的人很有用。前导课程涉及了金融和统计,为我后续的实景课减轻了不少压力,留出更多时间消化新的知识。至于相关的中文教材,我在本校买了一本中文二手的《金融市场学》(朱新蓉主编),价格低,还有师兄笔记,它主要起到了帮助理解的作用,闲暇时间看一看,不必精读。
  虽然考的是外国的证书,但是先用自己最熟悉的中文书籍和课程做个铺垫,搭起联系的桥梁,在实景课中更便于理解老师所说的内容和知识点。
  老师别走,我要提问
  在一系列的准备和铺垫之后,实景课的日子开始了,这朝九晚五的生活非常规律,每次放学时候都是一场我问你答的大战。我不觉得拉着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有什么问题,哪怕那些问题在回过头来再看时还挺幼稚,但是“不懂就问”确实是每一个凡人都该掌握的技能,因为只有提出问题,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当然老师们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直到最后我们恍然大悟。问完后我们偶尔还会和老师一起享受晚餐,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与交流让我领略了专业金融人的生活的方式,耳濡目染之下,我的思考方式也丰富了不少,不得不说,它对我更积极地投入考试有不小的帮助。换一种思路,往往能有不少新发现。
  整理总结,凡人就用“笨”办法
  复习阶段对大家来说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我买了两本笔记本来做总结,风险管理基础和金融市场产品一本,数量分析和估值模型一本。结合实景课的教学PPT和Notes用自己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识点中英结合地写一遍。这个过程非常重要,首先,自己书写下来的内容往往更方便记忆,其次,知识点、公式、定理假设的归纳也因此而变得更加清晰了,复习的时候更容易查找。而这些*4在开学之前完成。因为开学后还有其它课业要忙,往往没这个耐心。
  主要看解题分析,部落问答添助力
  刷题阶段,我刷了14年和15年两本Notes给的PracticeExam、一本QB,以及高顿题库里数不清的题。一套题一个下午,QB一有空就做。
  不得不赞叹的是,高顿的题目数量实在是太庞大啦,我觉得自己肯定吃不下来,于是采取了一个办法:随意填写答案后提交,然后看具体的解题分析,觉得好的、对自己有效的就收藏,这样到总结的时候就有不少经典的题目可以回顾了。事实证明,这种方式还挺有用。
  至于怎么看都无法明白的题,我会选择在部落上提问。但是这里要提醒的是,一般老师给出解答是两天左右,所以提问的学员*4自己先记录下题目和当时的疑惑之处,这样老师解答后,可以更快领会。
  当然另一方面,希望临近考试阶段,老师们能缩短解答周期,不然等解答真是好“捉急”。
  事已至此,不如放轻松
  到了临考前,大家不妨和我一样放轻松。事已至此,真的不会因为你多熬一次夜、多抱一天佛脚而有什么突飞猛进的改变。看收藏的题、看自己的笔记、尽量保持心境的平和,千万不要熬夜。于我而言,考前的那段时间我甚至卸载了所有的社交软件,就为了给自己提供一个绝对平和的环境。毕竟这么长时间的心血不可浪费。
  先做会的,再蒙不会的
  最后说说在考场的经验。题目难度实在是大,不要幻想自己能考神附体,每题都会,毕竟学霸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的。你不会,别人也不会,直接跳过看下一道,保持这样的心态就可以了。不过,那些你会做的题可千万不要落下,尽量保证能正确完成。
  考试还剩三分钟的时候,我选择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些实在做不出来或者量太大的题目,这时候我也就ABCD随便往上面涂了,及至交卷时真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受。
  回顾所有考试题目,风管基础、数量、金融市场产品、估值风险模型中,我蒙的最多的部分是风管基础。别看它学起来最轻松,但考出来却是最差,很值得大家多重视。至于统计和模型,计算题坑多麻烦,然而细心一点都能注意到。
  上述就是我这个平凡的会计专业本科生的FRM考试回顾。我相信你我都不过是普通的学生,没有学霸上身,没有考神附体,但是平凡的方式也能达成平凡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