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势无比迅疾,目前的就业当中,P2P的薪资也是非常可观。互联网金融确实便利了所有人,尤其是在支付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出门只带手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然而我国监管不完善也导致了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这时候“一刀切”的风险管理是否真的有效?跟着高顿网校FRM小编,来了解一下。
 
  违约风险居高不下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倒闭、跑路的P2P平台超过70家,涉及金额约12亿元。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互联网交易是非面对面的行为,使得业务处理机制呈现后台化、隐性化特点。我国的信用系统尚不完备,用户资金被盗后,实际监管中并不容易追查资金的去向,不管是在监管政策方面还是网络技术方面,都难以保证用户利益的绝对安全。高顿财经FRM研究院Chris老师则指出,目前的监管,能够提前预估到风险的措施相对较少,但是如果一味控制风险,并非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风险不是越低越好
  近来互联网金融业内讨论最多的话题,非风险管理莫属。由于中国互联网金融独特而又年轻的发展历程,用户、从业者乃至监管者,一谈到风险,潜意识都把它看作洪水猛兽,避之不及。恨不得有什么神奇法宝将风险立刻化解、消除,把风险控制的越少越好。事实上,这种观点是有害的,是对风险管理的片面理解。高顿财经FRM研究院Chris老师认为,“0风险高回报”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对经济规律的巨大扭曲,对风险估值定价的全面破坏,严重损害了金融市场合理分配资本的功能。
  在P2P的发源地美国,P2P只做平台,对接贷款人和出资人,本身不提供担保,因此平台风险小且可控。然而在中国,大部分P2P平台为了迎合需求,自身或者找第三方提供担保。这样的担保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担保抬高了融资成本。担保方承担了全部或者部分的信用风险,因此需要在贷款利率上体现出来。本来贷款可以以较低的利率贷出给需求方,因为担保使得资金成本变高,扭曲了市场价格。在P2P贷款利率中,20%或者20%以上的比比皆是。一方面平台由于利率太高,钱贷不出去,另一方面,需要贷款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急需资金却无法承担远远高于平均回报的高额利息。钱只能空转,极大浪费资源。如此高的利率之下,隐藏的是不可预估的风险。
  FRM风险管理师:不要过度控制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生命力恰恰在于他的创新。创新必然有风险,只有创新才能保持持续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而不被社会和市场淘汰。FRM金融风险管理师应该做的,不是事无巨细要求少风险,甚至无风险,而应该注重风险监控的顶层设计,注重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区域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民众的风险教育,逐步引导市场摆脱刚性支付恶习。另外,还应该加强信息披露,让民众了解产品,以便让市场的筛选机制运作起来更加顺畅。
  高顿网校小编认为,用户、企业和监管者都应意识到,风险管理很重要,但是并不是风险越少越好。对风险的过度控制,会加大成本,会抑制创新。只有风险控制和创新相对平衡,才能保证中国互联网金融健康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