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件事,从去年年底火到现在,跨了一个年之后热度未见消退,反而有越来越猛的趋势。笔者在看到新闻的时候,*9个念头就是,幸好没在去哪儿上买机票。不过事实究竟如何?
 
去年年末,海航表示暂停与去哪儿网合作,至今已有九家航空公司发表声明,要和去哪儿“分手”。如果说航空公司是因为去哪儿网的机票业务实在不够规范而暂停,这也太过不约而同,如果你说这不是提前约好的计划,这几率简直就是圣诞夜的奇迹了。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去哪儿买机票的确太“坑爹”,不少在去哪儿网购票的旅客的投诉称,在该网站上买机票出现了多收退改签费用、加价销售机票、未及时通知不正常航班信息等,严重损害了广大旅客权益。航空公司也觉得这些行为影响了他们的品牌形象。像笔者自己就直接在官网购买,其实也挺方便的,主要是比较放心。去哪儿上面那些代理商,鱼龙混杂,万一你机票出不来票,投诉无门先不说,影响了自己的行程才是真窝火。
 
对于这次航空公司的“联合抵制”,也有人认为是去哪儿的新计划触及了航空公司的利益痛点。这个计划叫做“穿山甲”计划,一个全新的交易平台和模式。它是怎么操作的呢?以前是顾客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价格来选择,现在这个新计划就不同了,消费者在平台上出价,供应商在后台抢单。由于顾客和供应商的心理价位不同,采用的新模式后,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供给需求的曲线也将变化,消费者有更大的机会买到更便宜的机票。
因此,有人指出,这个平台也影响到航空公司的自身利益。有些专家表示,航企属于寡头垄断,如果这次是他们约好了一起不带去哪儿玩,似乎就触及了《反垄断法》。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联合抵制交易的垄断协议;本法所称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这是否就是这些企业联合串谋垄断?不过笔者认为,这些企业之间还是存在竞争关系,加上春秋航空这种民企的低价优势,机票并不会出现价高难求的情形。只要存在竞争,价格就不会高的离谱。
 

 
我们知道,供需关系其实受很多关系影响,例如有些人会追求更低的价格,有些人追求更好的服务。市场中的完全竞争符合帕累托*3,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Taker),这看起来似乎和去哪儿的新计划有些类似。不过去哪儿的服务并不满足这个条件,买了机票却登不了机,无法退改签等等诟病尚存。从行为经济学来看,如果消费者需要冒这样的风险,一些消费者就会选择避开风险,选择更加靠谱的航空公司直销渠道。对于CPC盈利模式的去哪儿来说,这必然会遭受经济损失。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完去哪儿遭九家航空公司“封杀”这件事,究竟孰对孰错,其实很难讲。作为消费者来说,我们并不关心企业内部的经济利益,如何更简单地预定机票、如何让机票价格更透明、后续服务更贴心,这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讲到底,在信息越来越透明的现在,如果企业不以广大消费者利益为重,还能“混”的下去吗?为什么航空公司出价高还是有很多人买?不就是因为服务到位嘛。
▎本文作者樱叶,来源《金融看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号jrkanke,以独特视角,围观金融圈的新鲜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