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国税局通报了一起高风险监控项目的应对结果:通过市县两级国税机关对全市88户混凝土行业企业的专项风险互动应对,共补征入库增值税5149.03万元,所得税3329.55万元,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713.49万元。这是宁波市国税系统实施一体化税源风险管理以来的又一成果。
  近年来,宁波市国税局充分发挥大数据集中优势,风险监控扎口管理,建立了市、县两级税源监控、识别、分析和应对的闭环式一体化工作机制,形成了日常风险全程扫描、高风险项目靶向定位、行业风险链式控制的一体化税源风险管理新模式。经过3年实践,基本达到了做精市局、做优区局、做实县局、做专分局的征管改革要求,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
  据了解,宁波市国税系统建立了市县两级的日常风险管理机制,市局税源风控部门专设管理风险监控岗,一方面从日常征管、基层调研、企业内刊、网络媒介等渠道捕捉风险疑点,形成风险扫描指标,另一方面从CTAIS、防伪税控、出口退税等抽取数据,形成风险点综合管理库,及时发现全市税源日常基础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分地区、分单位进行量化通报,告知相应的风险疑点及责成整改的措施、时限。据介绍,目前宁波市、县两级国税局共设置了150项日常风险指标,大大地提高了各级国税机关对税源日常征管风险的敏感度,基础管理日益规范。    日常风险监控对税收增收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以“个体工商户手工发票数据采集率”这项风险监控指标为例,通过开票数据与申报数据的分析比对,2013年~2014年上半年,全市共补征增值税2260万元,定额调高幅度平均达73%。    对于高风险项目,该局成立了税源监控分析的专门机构,负责对高风险项目的挖掘和收集。筛选出来的高风险行业和项目名单由市局下发,各县(区)局根据市局下发的名单进行风险应对和拓展延伸,基层分局只负责风险的应对和反馈,不再做零散的税源分析,各级税务机关各司其职,专业性大大增强。应对结果提交市局一体化领导小组进行集中绩效评价,市局按季度下发综合报告和绩效通报。“由于市、县两级税源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机制健全,风险管理的识别、应对、反馈、评价等环节责任明确,程序明晰,也有效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宁波市国税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处长兼市局税源监控一体化工作小组组长朱静波向记者表示。
  截至目前,宁波市国税机关已累计组织开展了针织服装、轴承等8个高风险行业的160户企业风险应对,共计补缴税款1.13亿元,弥补亏损额3895.61万元。    在行业风险的日常监控方面,宁波市国税机关则探索出了一条以产品行业分类为基础,行业评估建模为重点,行业数据分析、行业风险监控为关键,以行业规范为目的的“四轮驱动”链式行业税收管理模式。目前已建立市级行业评估模型98个。同时,该局自行开发了“行业税源监控分析系统”,设置1673个行业监控模型,将全市148006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纳税人纳入模型监控,进行预警扫描,并选择其中税收风险度较高的行业开展行业专项评估。
  链式行业风险管理机制的良性运行,使宁波市行业税收管理收效明显。今年1月~7月,全市纳税评估户数7978户,入库税款6.69亿元,评估入库税款比去年同期增长58.55%。
(文章来源:宁波市国家税务局)

 高顿网校官方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7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