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差异曲线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这样一条曲线,在它上面的每一点,商品的组合是不同的,但是,它表示人们从中得到的效用程度却是相同的.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无差异曲线符合这样一个要求:如果听任消费者对曲线上的点作选择,那么,所有的点对他都是同样可取的,因为任一点所代表的组合给他所带来的满足都是无差异的。
  无差异曲线的概述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在香港译为等优曲线,在台湾译为无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参见右图),其斜率一般为负值(注意坐标轴表示的含义),这在经济学中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就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或增多。
  曲线描述
  所谓无差异曲线就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因为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是相等的,所以无差异曲线也叫做等效用线。
  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反映着他们不同的偏好。如果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相对于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比较陡峭,这意味着
  若同样减少一单位商品x,要保持原来的满足程度不变,消费者A需要增加的商品y的数量要大于消费者B。从这一点来看,相对于商品x而言
  商品y对于消费者A不如对于消费者B重要,或者说,在x与y两种商品之间,消费者A比消费者B更偏爱商品x,消费者B比消费者A更偏爱商品y.
  基本性质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四个基本性质:
  (1)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是连续的,所以,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2)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于a点,这种画法是错误的。其理由在于: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由无差异曲线1,可得a、b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由无差异曲线2,可得a、c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于是,根据偏好可传递性的假定,必定有b和c这两点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但是,观察和比较图中b和C这两点的商品组合,可以发现C组合中的每一种商品的数量都多于b组合,于是,根据偏好的非饱和性假定,必定有C点效用水平大于b点的效用水平。这样一来,矛盾产生了:该消费者在认为b点和C点无差异的同时,又认为c点要优于b点,这就违背了偏好的完全性假定。由此证明: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的画法是错误的。
  (3)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不仅向右下方倾斜,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而且,无差异曲线是以凸向原点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的,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这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1]
  (4)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同样的效用程度,不能同时增加或者减少某一种商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