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Money Demand)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在现代高度货币化的经济社会里,社会各部门需要持有一定的货币去媒介交换、支付费用、偿还债务、从事投资或保存价值,因此便产生了货币需求。货币需求通常表现为一国在既定时间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量。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是从对经济主体的需求动机的研究出发的。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
  1)交易动机:为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们必须持有货币。
  2)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紧急支付。
  3)投机动机:由於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货币。
  在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中,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均与商品和劳务交易有关,故而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L1)。
  而由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主要用於金融市场的投机,故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L2)。
  而货币总需求(L)等於货币的交易需求(L1)与投机需求(L2)之和。对於交易性需求,凯思斯认为它与待交易的商品和劳务有关,若用国民收入(Y)表示这个量,则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表示为L1=L1(Y)。而且,收入越多,交易性需求越多,因此,该函数是收人的递增函数。对於投机性需求,凯恩斯认为它主要与货币市场的利率(i)有关,而且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表示为L2=L2(i)。但是,当利率降至—定低点之後,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即进入了凯恩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这样,货币需求函数就可写成:
  L=L1(Y)+L2(i)=L(Y,i)
  也就是说,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的。
  新剑桥学派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仅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等三种动机不能说明全部现实状况,应该予以扩展。英国经济学家西德尼·温特劳布(Sidney Weintraub)提出了货币需求七动机说,认为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的动机可以扩展为七个。
  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说:
  文特劳布认为,由于某些货币需求的目的、用途、特点基本相同或相近,并且其决定因素和影响面也大致相同,可以简要地将上述七个动机归纳为三类:
  1、商业性动机。
  它包括产出流量动机、货币—工资动机和金融流量动机。由于这三个动机都与商业性有关,故可归结为同一类。商业性动机是与生产或流通活动相连的。这种生产流通活动主要是企业家发起的,其流量是整体经济活动、工资率和产出价值的函数。在发达国家,由于工资的年增长率比就业的年增长率高得多,因此货币-工资动机在其中具有很重要的影响。由商业性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可以称之为商业性货币需求。这部分货币需求主要有三个特点:
  (1)商业性货币需求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商业性需要,媒介商品交换;
  (2)商业性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取决于人们收入中的支出部分,包括实际的消费支出和实际的投资支出;
  (3)商业性货币需求引起的货币流通,其变动影响的主要是商品市场的价格。
  2、投机性动机。
  它包括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以及弥补通货膨胀损失动机。由投机性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可以称之为投机性货币需求。这部分货币需求的特点主要有:
  (1)投机性货币需求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投机性需要,通过各种金融活动,使现有资产得以保值和增值。因此,这部分货币需求形成的货币流通,是货币的金融性流通。
  (2)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将直接影响其经济决策和行为。
  3、公共权力动机。
  这是因为政府干预经济时需要一定的货币量,尤其是在实施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时,货币需求就会加大。由公共权力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可以称之为权力性货币需求。其特点主要有:
  (1)权力性货币需求虽然主要为满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动机,但并不形成独立的货币流通范围,其最终流向将融入商业性货币流通或金融性货币流通。
  (2)权力性货币需求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的经济政策,当政府实施扩张性的经济政策时,权力性货币需求就会增大,反则反之。
  (3)权力性货币需求对经济的影响及其波及面是不固定的,并且最终通过商业性货币流通和金融性货币流通对经济发生影响,其影响的大小及其波及面主要取决于政府如何分配这些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