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2)“纯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非竞争性: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非排他性: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中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
(1)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人们用出价多少表示对私人物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数量。(2)但同样的机制对公共物品并不完全有效。原因在于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如果阻止未付费者消费,从社会资源利用的角度看,是缺乏效率的,排他性消费不符合效率原则。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政治机制(投票,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显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3)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1)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2)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通过财政直接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3)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4)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