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精算师考试来培养自己终身学习能力吧》,请耐心看下去哦,因为有点长,亲们别不耐烦哦。
作为一位保险精算教师,我见证了科大精算项目从零到现在的几乎所有发展历程。我曾经是一个旁观者,现在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从97年5月我校11位精算考生首次赴上海复旦大学参加北美精算考试开始,我一直在思考科大靠什么和别的精算院校竞争。生存与发展基本上是一个一直不断思考的问题,更多困扰我们的是生存的问题。当我在99年看到科大2位精算毕业生首次在平安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精算部如愿找到精算工作的时候,总算稍稍松了一口气。
到目前为止,我校毕业的精算考生中大约70%(未准确统计)出国继续深造,专业主要为统计学和精算学,也有部分毕业生仍然在攻读物理专业,其中4人已经在美国最著名的跨国保险公司和精算咨询公司工作(硕士毕业)。国内有7人在保险公司精算部工作,6人(包括2位在校的硕士研究生)获得北美精算学会的准精算师资格。通过前3门课程(按2000年之后的新考试体系折算)而在国内没有从事精算工作的毕业生,在我的印象中只有2人。从1997年5月到2000年1月,我校先后有11位本科生获得北美精算学会为原课程100设立的奖学金,占全球同期获奖总数的36%。其中数学系的周浩波同学在本科期间就通过了所有准精算师课程,据说现在已经在太平洋安泰保险公司负责精算工作。2002年以前我校每次大约20人参加北美精算考试,今年5月我校有63人参加精算考试。
短短数年间,在各方面条件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科大精算项目基本上获得了国内外的承认,有了一席之地。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科大的精算教育究竟能走到哪一步?科大的精算考生靠什么取得成功?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的大力资助,系里老师们的开拓性工作和教学,精算中心的日常管理,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我认为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科大精算考生的基本素质,以及由此培养的非常强的学习能力。
记得1993年,当时我还在数学系读本科(4年级),首次在方兆本教授给“金融与保险”大专班的课堂上听到了“保险”这个名词。95年下半年,我们4位刚开始攻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精算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吴耀华教授的带领下开始讨论“Actuarial Mathematics(精算数学)”。那时的情景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我们在讨论到年金这一章的时候,总觉得不是那么顺畅,好象缺点什么。正好碰上复旦大学翻译的现代保险精算译丛出版,我们发现缺乏利息理论相关的知识,回头又花时间讨论了一段利息理论这本书。当我们讲到责任准备金这一章的时候,发觉以前对人身保险的认识是不够的,又回去讨论了“Life Insurance(人身保险)”的部分章节。我系先后有方兆本、胡太忠、吴耀华等教授讲过精算方面的课程,其间中国人寿安徽省分公司的卢兴祥先生也在系里兼过几门保险精算课程,缪柏其、韦来生等教授还从事过北美精算考试的培训工作。我从硕士研究生开始尝试开设一些保险精算课程,虽然对专业没有透彻的了解,但还是试图讲授这些课程。98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专门从事保险精算的教学。可以说,我到2000年才开始找到教学的感觉,才开始发觉自己逐步对保险精算有了一些较深入的认识。总之,科大精算方面的师资和别的精算院校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
精算中心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国际精算发展的趋势,努力培养既具有精算学背景,又具有统计学以及金融学背景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坚持“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业余培训模式”开展精算的教学与研究,充分尊重同学的个性与选择,坚持资格考试与正常教学分离的原则,面向全校选拔精算考生,鼓励师生跨学科发展。这些原则的确贯穿在整个日常管理活动中。它和友邦的资助仅是外部的必要条件,但二者都有一个共性的地方,那就是以人为本,学生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友邦的全部资助几乎都用在考生的身上了,至于支付给老师的额外报酬仅占极小的比例。
其间,我们面临两次机遇与挑战,后者应该占的份量更大一些。1995年,北美精算学会调整了考试课程的设置,准精算师课程由以前的11门调整为15门,从偏数学、概率统计的测试发展到包含资产负债管理、精算实务的课程体系。统计与金融系自95年成立并招收首届“保险”专业本科生,稍后又开设了“精算”方向辅修。课程是按照教学计划一门接一门往下开设,97年科大学生首次参加北美精算考试,2次之后就有学生冲在课程的前面了,成了领跑者。只有自学一条途径解决考试的问题,培训也主要局限在微积分与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两门基础课程上。基于数学系数模竞赛的培训经验,我们也开始尝试让通过的课程的考生承担培训工作。这一关算是挺过来了,考试成绩还不错,居于各考试中心的前列。科大考生一般3次就考完了11门,到2000年1月,我校大约有20人通过前11门课程。
第二次挑战是,2000年开始的新考试体系。这次调整削减了数学等基础性内容(这也反映了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展,已经不需要再侧重于学科所需数学基础知识的测试了),突出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司财务、资产负债管理和保险精算理论与实务等内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精算学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而不是削减,因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处理风险,即不确定性的基本工具。虽然课程变少了,准精算师课程从原来的15门调整为了6门课程,但每门课程的内容明显增加,现在一门课程大约相当与原来前11门的3门。仍然缺乏师资,除了课程2进行培训外,课程1、3、4完全由学生自学。课程5和课程6则让以前通过类似课程的考生进行答疑,由于内容实在太多,考生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差不多要阅读2尺高的英文原版材料(当然不是全部都要求阅读)。考生几乎提不出什么问题,好多内容只是模模糊糊的有些印象。也许这样的安排心理作用大于实际效果。当这些考生通过课程5和课程6时,我猛然发觉他们又跑到我们教师前面去了,他们依然是领跑者。从2000年5月到现在为止,所有准精算师课程的总体平均通过率为65%(72/110),课程5和课程6的总体平均通过率为30%(6/20)。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精算中心从零发展到现在,方兆本教授、缪柏其教授等老师的开拓性工作,以及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的资助固然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广大考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由此养成的较强的学习能力。如果没有这种学习能力,我们不可能生存并发展到现在。它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只要这种学习能力继续保持并发扬,则终身学习能力将构成我们科大精算考生的真正核心竞争力。而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因为科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另一方面也在于科大为这些学生所提供的良好学习氛围以及由此打下的坚实数理基础。
精算中心今后的任务就是努力培养考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积极加强学生经济学、金融学等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理基础,特别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基础,将中心办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打造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高顿网校之名人感触:儿童的魅力好像音乐;它比我们演奏的音乐更有把握能够进入人心。*6傲的人见了它也会变温存,自己也成了孩子,暂时会忘了他的骄傲和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