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已过一半,精算师仍是我国保险业的稀缺人才,此文是给那些正在奋勇备战精算师的亲们的一针强心剂。
  在我国,精算师是被专业、精英、高薪等词汇包裹着、笼罩着金色光环的一群人。而在这种现象背后,是我国精算师培养面临严重供给不足,物以稀为贵。
  “中国的精算师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市场需求缺口”,“如果要到发达国家每百万人口至少有精算师20位的水平,中国还需要26000位精算师。”
  据保监会公布的*7数据表明,从1999年保监会首批认证43名中国精算师以来,到目前共产生了111名中国精算师和640名中国准精算师,还有约200名国际认可的精算师及一些精算工作者。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规模相比,精算师的人数不仅是远远不够,而且大部分精算师是近年才取得精算师资格,他们的从业时间短,经验不足,技术还不成熟。
  但对这些数字,李达安表示,也可以乐观地看。“现在很多外国精算师也参与到国内保险业发展,中国精算师力量已经比较强大,说小不小。300多人精算师规模在数量为全球第四名,加上香港地区是第三名,中国精算师队伍已有一定的实力。”
  精算教育 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我认为,很多保险公司的领导没有体会到精算师的重要。”李达安说。
  李达安认为:内地在精算人才培养上有些先天不足。一方面,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精算课程,但目前还没有哪个学校成立精算系。而在国外以及香港地区,有些高校都设有精算系。从我国目前精算师考试体系看,“与国际上北美、英国、日本等四大体系相比,我们起步晚,差距大,而目前从业精算师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参与到体系建设,导致体系的不完善。二是教材上有缺陷。”李达安告诉记者,欧美的精算考试框架最近10年间已更改两次,而中国的精算考试举办9年了还在一个框架里。李达安强调,“另一方面,一些保险公司的老总对精算人才培育不够重视。”
  从统计数据看,目前国内市场已有110个左右的保险主体,很多公司应该需要精算人员,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说明需要有经验的精算师,因此,精算专业本科生从学校毕业很难找到工作。“精算师的培养,保险公司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精算师价值 保险公司的“看门狗”
  在干了一辈子精算的李达安眼中,怎样才是一个好的精算师。李达安脱口而出:“看门狗,遇到‘贼’和公司运作不规范时便要‘叫’,警示危险。”
  所谓保险产品其实卖得是一张纸。李达安解释,精算师的价值在于他能计算出这张纸卖多少钱才合适,未来10年、20年后公司的盈亏依赖精算师的把关。作为精算师,不仅要对公司股东负责,也要对保户、监管部门负责。当三方利益冲突时,如何拿捏很重要。李达安表示:“靠经验和操守,有妥协、有坚持。”三方需要平衡才会和谐,因此光强调保费收入,不看准备金是否足额提取和偿付能力,公司经营就会出问题。他强调:“我敬佩有职业道德的精算师。”
  中国精算师的本土优势
  据了解,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与北美精算师资格考试保持了密切合作,但相比较北美一门课程动辄上千元的考试费用,中国精算师考试要便宜得多。而去年末,按照中国保监会对总精算师制度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凡是通过中国精算考试的人在内地保险公司担任总精算师时,可再参加总精算师考试。因此,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越来越受到重视。
  针对一些保险公司偏好聘用外国精算师的现象,李达安很直率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对中国精算师情有独钟。有些保险公司聘请外国精算师作为总精算师,认为可能留给外界的形象会好一些,但从技术角度来讲,中国精算师未必比外国精算师差,相反他们对中国的法规、会计制度、市场的认知了解更多一些。”
  “希望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能得到国际认可”,李达安说,这也是他作为中国精算师协会教育考试委员会主任的努力目标。
  有了金钱可以在这个世界做很多事,唯有青春却无法用钱购买。——高顿网校名人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