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师考试相关材料第二章的第3第4和第5点汇总完了,亲们还是在卖力的复习么?是该这样了,因为10月底的考试快到了!快捉漏补差吧。
  三) 建立非寿险精算技术的配套环境
  在非寿险精算技术应用过程中,配套环境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在我国导入非寿险精算技术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长期以来,我国非寿险基本上属于粗放式经营,缺乏支持非寿险精算技术应用的条件和环境,因此,运用非寿险精算技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应当认识到在我国导入非寿险精算技术的意义,绝非仅局限在非寿险精算技术本身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导入非寿险精算技术,通过建立非寿险精算技术的配套环境,全面提升我国非寿险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这种提升包括了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
  首先,非寿险精算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业务管理模式和业务处理流程所提供的环境。因为,这些管理模式和处理流程将直接关系到各种与非寿险精算密切相关信息采集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形成与精算技术匹配的逻辑环境。因此,应当按照非寿险精算技术的要求设置和改造业务管理模式和处理流程,如改变在机动车辆保险业务中一直是采用车价,而不是车型作为定价主要风险要素的情况;在理赔管理模式中增加对于肇事人员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从人因素的采集工作;在车辆碰撞案件的处理过程中严格要求将本车车身损失与第三者责任损失明确加以区分并分别统计;明确要求和界定列入赔案的费用必须符合“处理费用”性质;明确定义“风险单位”等直接影响到精算技术的应用的概念。
  其次,信息技术水平是非寿险精算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在我国保险业的信息技术建设过程中,始终存在着 “重硬件,轻软件”;“重数量,轻质量”;“重使用,轻规范”的现象。虽然,我国的非寿险业自80年代恢复经营以来,积累了一定量的数据,但对于非寿险精算而言,其中大多数属于“垃圾”数据,难以被有效地利用。因此,在导入非寿险精算技术的过程中,应当高标准构建与之配套的信息技术平台,建设统一和规范的数据采集、储存、处理系统。要确保数据的有效积累和利用,最重要的一是建立统一的标准,包括代码、数据格式的标准,这种标准应当尽可能实现全行业的统一。二是强化对于输入环节的控制与管理,导致“垃圾”数据的原因,除了标准的不统一外,在很大程度是由于输入质量不高造成的。
  第三,财务核算制度和方法是非寿险精算技术重要支持。非寿险精算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映和解释企业或者产品经营的财务状况,无论是产品的定价、还是准备金的提取,最终均是通过企业经营的财务业绩来反映。因此,财务核算制度和方法本身将直接影响精算技术的应用。如按照精算技术的要求对于原始凭证进行甄别、分类并记录,是分险种核算和产品定价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理赔费用”与“管理费用”进行明确的区分,将直接影响风险保费与费用附加的确定;按照“保单年度”和“赔付年度”进行核算,建立更加科学的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模式,是精算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建立与各种责任准备金精算要求相适应的财务环境。
  第四,公共数据的积累和共享是非寿险精算技术应用的重要环境之一。公共数据包括行业公共数据和与行业相关的公共数据。行业公共数据的积累和共享直接关系到保险业经营和稳定,尤其是对于一些新进入市场的公司和规模不大的公司。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行业公共数据能够得到规范的积累与共享。行业公会应当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行业公共数据的积累和共享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保险公司,特别是一些大公司应当从维护行业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为行业数据的积累和共享做出应有的贡献。与行业相关的公共数据的积累和共享则需要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公会、行业协会以及保险公司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逐步建立我国的与非寿险经营相关的公共数据统计和利用体系
 
  四) 加快非寿险精算教育的改革与建设
  精算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虽然仅有十多年的历史,但得益于我国保险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精算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精算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保险业的发展,也为精算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已经有二十多所高等院校开办了保险精算专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相信今后还将有更多的高等院校开办保险精算专业。按照现有的办学规模,每年将向社会输送近千名精算专业的学生,加上资格考试、在职教育和海外回国的学生,可以预见,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期精算人才的供给将呈现急剧增加的局面,甚至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非寿险精算制度的推出,对于我国的精算教育事业,无疑是一个福音,是一个机遇,但笔者认为这种机遇仅仅是一种可能,要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我国精算教育事业面临更多的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首先,在精算教育中应当注重解决精算人才的专门化问题,即应当按照社会的需要培养具有特殊知识结构的精算专业人才。我国目前的精算教育,无论是教材,还是课程更多的是侧重于寿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其知识结构也大都是以寿险精算理论为基础的,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非寿险精算的知识知之甚少,不难想象这些学生是难以符合和满足非寿险精算工作需要的。由于非寿险精算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技术与寿险精算相比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发展我国的精算教育过程中应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逐步加强非寿险精算人才的专门化培养,这样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精算教育的效用和水平,另一方面能够对我国的非寿险精算事业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其次,应当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我国教育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痼疾,加上精算专业本身的特点以及精算师资格考试的压力等,导致我国精算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基础理论的教育,甚至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我国的保险精算学生在参加国外精算师资格考试中通过率高达80-90%,大大高于40%的世界平均通过率现象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事实。在精算教育中,基础理论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仅有基础理论教育是不够的。社会需要更多的是精算人才,而不是精算工具。一个优秀的非寿险精算师是能够运用精算技术去分析、解释和判断保险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所以,非寿险精算师不仅要能够使用各种技术对于数据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自己的综合知识、经验和感受去了解和理解数据背后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解读通过精算技术得出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第三,应当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和实际操作的能力。社会和企业衡量教育和学生的标准更侧重于实际,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关键标志。与国外相比,我国教育的在基础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方面往往是略胜一筹,但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就显得大为逊色,精算教育也不例外。一些精算专业毕业的学生,虽然对于一些统计和数学模型掌握了不少,但是,对于实际操作的技术和经验却十分匮乏,大部分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精算的专业软件,有的甚至连EXCEL的基本功能均不能很好地掌握。
 
  第四,提倡和加强产、学、研的联系和结合。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是否先进,教育能否为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学、研相互联系和结合的程度。我国教育事业中存在较为突出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其原因之一是社会和相关的产业没有为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尤其是经济学教育领域。我国保险企业中有研究机构的不多,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企业对于接受学生的社会实践采用应付的态度,导致我国的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很难在企业里找到进修、研究和实习的机会和环境,他们只能通过一些间接的资料进行研究和学习,不了解行业的现实,脱离实际也就成为了必然。笔者认为一味的批评学校和研究机构是不公平的,也是无济于事的。要解决这些问题,社会,特别是保险企业应当承担起相应的和更多的责任。可以通过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金融实验基地、进行学术交流和课题合作研究等模式,为精算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市场提供机会和条件,以推动我国精算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青春不仅仅是月亮、林荫、交谊舞,也不仅仅是为了使地球多一个高等动物。假如你能让青春放逐出自己的思维,让它驰骋在大自然纷繁的境地,回旋在物质的深层结构,奔波在宇宙无限的区域,那么你会为之迷恋,为之振奋,为之倾注出自已的全部热血。——高顿网校名人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