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红红火火发展了20年,取得一串串让世人瞩目的成绩,但老百姓人均/件均保额却一如既往维持在10万左右。20年前,10万还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随着物价(特别是房价)的上涨,老百姓的保险需求也翻倍地增长。
  一静一动之间,保险最基本、最朴素、最原始的经济补偿功能已经弱化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老百姓已经近乎处于“保险裸奔”的状态。
  【正文】行业红红火火二十年,客户保额原地踏步不往前
  90年代初现代保险业开始以来,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中国保险业无论从规模、国际地位、增长速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类似的文章很多,小编就不再啰嗦了。
  但老百姓的保额却几乎没有变化,一直维持在10万左右(已投保的):
  根据泰康人寿官网公布的数据,2013年泰康人寿理赔数据显示。重大疾病理赔金额超过5万(含5万)的仅仅12%;意外伤害赔付超过5万的仅占8%。
  重大疾病保险理赔数据
  意外伤害保险理赔数据
  根据平安寿险2013年两核年报盘点:死亡案件赔付平均仅6万;重大疾病不到4万!
  别让生命仅值6万元
  可能有人会说保险理赔有个延后,这些可能是几年前投保的保单,但根据平安人寿的《中国平安全民保单之【保险王国】》数据显示,2013年超过580万人投保平安人寿,保额5000亿,也就是说人均保额8.5万左右。
  可能有人说这是全国的数据“被平均”了,那么我们来看看一线城市的数据:“在事故理赔方面,2013年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重疾赔付1100余件,件均赔付额11万,身故赔付500余件,件均赔付额13万元。”(来源:中国保险报对平安寿险深圳分公司总经理访谈)。
  房价压力山大,保险需求疯狂长大
  20多年下来,保额没有变化,但老百姓的保障需求却随着物价的上涨翻倍增长,因为人寿保险的需求是和物价是成正比的。比如我贷款100万买了房子,就应该买个100万的保险,否则我买房子的时候把积蓄都首付了,我买房子是基于我将来每个月2万元的收入可以还房贷的,但问题是万一不幸呢,所以应该有个对应的100万的保险来帮我付房贷,才能保证不至于让老婆孩子没房子住了,以此类推重疾保额的需求也应该随着医疗费用的增长而增长。
  瑞士再保险公司发表的《死亡保障缺口:2011年亚太地区》报告很好地量化了这种增长:赚钱养家者通常应当拥有相当于其年收入10倍的寿险保障,当需要保障的部分未被保险覆盖时,就会出现死亡保障缺口。中国的死亡保障缺口从2000年的3.7万亿美元扩大至2010年的18.7万亿美元。十年时间,中国的死亡保障缺口增长了5倍!
  中国死亡保障缺口
  如果倒推到90年代初期呢?小编相信,中国的死亡保障缺口至少从现代保险业开始的90年代初期到今天至少增长了10倍!
  20年下来,人均保额没有变,原地踏步在10万,但房贷却从90年代初的20万涨到了今天的200万,保险的补偿替代功能从50%下降到了5%!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了!当面对这样的一个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的保障的时候,作为行业从业人员,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保险让生活更美好了吗?
  比一比,更汗颜
  我们也横向比较一下吧:
  我国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灾,损失达2000多亿元,保险赔款占损失比重约为1%;10年之后的汶川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1亿元,保险赔款占损失比重仅为0.2%。而从国际社会来看,保险赔款占灾难损失的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30%~40%,北美地区高达60%以上。(孙祁祥:保险业需要在反思中成长)。
  从媒体报道中可以了解道,同样的爆炸事件,在中国台湾高雄燃气爆炸事件中,25人身故,人均赔付折合50多万人民币;而昆山爆炸事件中,75人身故,仅有6人投保,人均赔付仅3万余元,差距悬殊。
  日本3.11地震,人均获得理赔款是49万美元,折合300万人民币,而我们的汶川5.12地震,人均获得理赔1.9万人民币。所以,灾难面前,美国人和日本人只需从容淡定地区找保险公司拿该拿的。而我们国人只能等捐款。
  甚至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比如这次鲁甸地震,捐款都远多于保险赔付。
  比完后还有啥说的吗?反正小编是没啥说的了。
  都是月亮惹的祸?
  看着这样一组让人汗颜的数据,想着对老百姓来讲已经退化到可有可无的保险保障,小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小编曾经看过N多分析国内寿险现状的报告,数据分析完后,总不忘来一句“国人保险意识需要提高”,就这么很轻松、很自然、轻而易举地把问题推给了客户。难道真的是因为这个吗?很多的基本的事实让小编无法接受这样一个解释:
  难道20年发展下来,老百姓的保险意识就一点也没提高?这显然有悖常理,20年不算是一个很短的时间了,而且过去20年是中国各行各业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20年,如果说老百姓保险意识一点都没提高,小编实在难以接受。
  更何况,20多年来,我们几千万从业者(算上已经离开行业的)孜孜不倦的说教和宣传,那么我们宣传什么了?
  一线城市人民的文化水平比城乡居民高出几个层次、见多识广、保险意识应该更强,而且保险的需求也大大超过城乡(房价、物价高啊),但事实是为什么一线城市和全国的保额几乎一样?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曾经说过:“如果我当时问人们需要什么,他们一定告诉我需要一匹跑的更快的马(而不是汽车)”。意思是说客户的需求是需要引导,甚至是创造客户需求的。更何况对我们寿险行业而言,客户的需求一直在那里,从未走开,还一直在长大。轻而易举地把问题推给客户,我们行业一点责任都没有?不该好好反思下自己的问题吗?
  如果还有人坚持是客户保险意识问题,那我也只能说你月下欺负了人家女孩,然后,回头来了一句:其实都是月亮惹的祸。我也只能说呵呵了。
  相信各位看到这里,应该意识到了,咱们行业是不是出现了系统性问题,才导致行业发展20年,但让保险最基本、最朴素、最原始的经济补偿功能退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咱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