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考试即将开始。202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还未发布,这里为大家整理了2021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地震研究所)位于兰州市高校、科研院所密集的中心区域,是中国地震局直属科研机构,是目前我国从事防震减灾科学研究的主要科研单位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学位授予单位,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一所从事防震减灾科学综合研究的专门机构,是地震系统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多年来,为全国地震系统、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培养了大批科技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兰州地震研究所拥有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两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与兰州交通大学共建了土木工程博士一级学科点,现系甘肃省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的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兰州地震研究所以地球物理、地震地质为基础,以地震综合预报、地震学、地电学、地下流体、黄土动力学、地震地质、工程地震、地震工程、岩土工程、地震社会学为重点研究学科,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相关应用研究,形成了具有西北地区特点的防震减灾科学研究体系。同时,兰州地震研究所拥有多手段的地震监测预报网络和遍布全省的野外观测台站,拥有中国地震局黄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省岩土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相当规模的实验室,拥有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5000多台(套),实验条件完整配套;图书馆藏书近10万册,互联网查询科技资料快捷方便,主办《地震工程学报》等核心刊物,这些都为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兰州地震研究所十分重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在科研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注重发挥学科优势和地域优势,近些年以青藏高原北部和黄土高原地区的防震减灾为主要研究方向,承担了国家级及省部级重大课题200多项,开展着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开发的多层次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开创性或有显著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为国家的防震减灾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兰州地震研究所高度重视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和科技外事工作,每年在国内外著名科技期刊上发表近百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与国际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长期的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并经常互派人员进行研究合作、学术访问和学习进修等,赢得了政府有关部门和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
兰州地震研究所主要招收培养国家计划内硕士研究生。研究所非常重视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通过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特色学科和多学科的优势、整合科技资源、优化科技力量配置、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不断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等措施,不断完善办学条件,营造有利于研究生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进行基础课学习,第二、三学年在研究所进行科研能力培养。兰州地震研究所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研究生的科研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因而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强,多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其中,绝大多数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部分优秀毕业生已分别在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所等重要管理岗位任职。
欢迎有志于地震事业的同学报考兰州地震研究所!
一、培养目标
兰州地震研究所所招硕士研究生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生统一考试,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包括通过高等自学考试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获得本科毕业文凭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4)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其中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①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报考单位根据培养目标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③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3.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4. 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和研究所科研工作特殊要求,心理健康状况优良。
7.同等学力人员报考,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已取得报考专业大学本科8门以上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②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或主持过省级以上科研课题。
8.应届毕业生须经所在学校同意,在职人员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其他人员由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同意。
9.考生毕业专业原则上与报考专业相近。
三、报名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在复试阶段将进行报考资格审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复试和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考生,按照当地教育部门规定的报名程序进行报名。必报名时所选择的报名点和参加考试的考点应一致。
报名注意事项:
1、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8号〕)进行处理。
2、考生在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培养专业。
3、在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自己的网报信息。在现场确认期间,考生必须对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本人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现场确认后考生必须及时将本人签名的全国硕士生入学考试报名信息简表寄送(交)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人事教育处一份(可复印)。
5、报名结束后,我所将对考生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对考生的学历、学籍等信息有疑问的,将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审查过程中发现伪造的证件时,可扣留伪造证件。
四、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日期:以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日期为准。不在该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三)初试科目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二)、专业基础课(具体见招生目录),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二)使用全国统一命题,专业基础课系自命题,各科目分值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考试地点以准考证上标注的地点为准。
五、复试
(一)研究所在复试前对复试考生的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再次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仍有疑问的,要求复试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二)按地域划分,兰州地震研究所执行国家规定的二区复试基本分数线,但须依照当年度报考考生人数和初试成绩,由高到低按录取数与参加复试人数1:3左右的比例择优确定复试分数线和复试人员名单,并进行差额复试。
(三)关于复试形式、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等将在复试前通过我所网页向考生公布。政审不合格、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四)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五)对同等学力考生(须为相似相近专业)须在复试阶段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闭卷笔试),每门加试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并根据所报考专业方向需要进行有关实验技能等方面的考查。加试科目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六、体格检查
复试阶段由我所统一组织考生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和通知精神执行。根据研究所科研工作需要和科研场所的特殊性,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者。
新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检复查。
七、录取
按国家最终下达的招生计划,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成绩),并结合其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招收定向硕士生实行合同制。招生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与被录取的考生之间,必须在录取前分别签署三方定向培养合同。
八、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九、违纪处罚
对于考生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十、其他
(一)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原所在单位或委培、定向及服务合同单位产生的纠纷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研究所不承担责任。
(二)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三)考生可通过甘肃地震信息网(http://www.gsdzj.gov.cn/)研究生教育栏目,查阅相关招生信息,也可直接向兰州地震研究所人事教育处咨询。
(四)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的招生政策不符之处,以新政策为准。
地 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人事教育处(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邮 编:730000
联系人:荀老师
E-mail:Lanzhouis@163.com
原文地址:http://www.gsdzj.gov.cn/yjsyd/10485.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