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考研热门专业,每年报考人数很多,竞争压力大。学姐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心理学考研简答题10道,心理学考研需要背诵,如果同学们能够把常见知识点理解记忆,那将会大大提高复习效率。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抓紧时间认真复习备考,要重点的进行备考练习,争取一次上岸。

  简答题:
  1、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1自我认识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
  2自我体验的情绪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3自我调节的自觉性与独立性显著增强
  4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2、维纳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外在归因是指归因分析者把某个事件的原因归咎于外在客观环境。
  内在归因是指归因分析者把某一事件的原因归咎于自身的主观因素。
  3、如何消除偏见
  1消除刻板影响,刻板影响是偏见的认知成分,一般人常对某些群体的成员有一定的刻板影响。接触或者看到有异于刻板影响的特征,只有这样才会改变原来的偏见,重新的认识。
  2社会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化中出现了偏差,使个体受了不良的影响。通过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来减少和消除社会化过程中的偏见。
  3平等地位的接触,双方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交往,会增进彼此的了解,有利于消除偏见。
  4加强群体交往的规X,制定一些与原有偏见相抵触的社会规X,并加入一定的强制力。
  5其他消除偏见方法,如奖励合作、确立共同目标、熟悉对方的独特性。
  4、简述旁观者效应原因
  旁观者效应的提出是用来表示他人在场对个体利他行为所产生的负影响或抑制作用。
  a、他人在场所产生的责任分散。b、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c、影响旁观者消音的第三个因素是评价焦虑。
  5、简述从众心理论及产生原因
  个体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想象。1为了做正确的事情2为了被喜欢。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群体层面、个体层面、情感困境(刺激的模糊性、反馈的匿名性、承诺感)。
  6、简述认识失调理论
  答:这种理论是由弗斯汀格于1957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认知是由许多的认识元素构成的。所谓认知元素是指有关环境、个人及个人行为的任何认知、意见、信念等。在认知元素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既协调关系、不相关联系关系和不协调关系。
  当个体发觉自己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矛盾的认知因素时,便出现了不协调状态。消除不协调的方法,第一,改变某一认知元素,使之与其他认知元素趋于协调。第二,增加新的认知元素,改变认知不协调的状况。第三,强调某一认知元素的重要性。
  7、简述紧急事件的特点
  1突然和意外的发生
  2当事人可能受到伤害或者已经受到伤害
  3随着时间的延续,情况越来越严重和危险
  4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助当事人
  5旁观者有能力给予当事人帮助
  8、简述影响群体凝聚力原因
  a、成员间的相似性:相似性指的是人们在民族、阶级、教育程度、价值观、态度、兴趣、爱好、性格、年龄、职业等方面的相似。它对人们的交往、友谊和吸引有着重要的影响。
  b、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领导者的所作所为,对群体至关重要,影响着群体凝聚力的高低。
  c、群体内部的协作:群体成员为完成共同目标而进行协作,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这不仅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他人。
  d、群体间的竞争:群体与群体之间处于竞争状态时,各自的群体内部就会产生压力与威胁,迫使所有的成员自觉减少分歧,统一意见,一致对外,以避免所属的群体受到损失。
  9、简述影响个体社会化的途径
  a、遗传:个体从刚出生就从他父母那里遗传一些特性。
  b、家庭:个体接受最早的教育来自家庭。
  c、学校:学校教育对与个体的社会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d、文化: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公民,特别是社会制度的差异。
  e、自主性:个体要想真正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关键在于个体本身。
  f、同龄群体:它可以满足青少年情感交流的需要,促进情感发展成熟。
  g、大众传播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多,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10、改变态度的方法
  认知主义方法——说服。说服宣传是指通过面对面交谈、参观访问、看电视、看电影等方式来改变人们的偏见及某些信念从而改变其态度
  行为主义方式——积极参加活动。引导人们参加实践活动有助于改变其原来的态度。
  强迫行为转变:a、“洗脑”;b、群体规定;c、“催眠”。
  本文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2024心理学考研简答题10道!学姐整理】的有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考研资讯,请登录高顿考研考试网站查询。
  另外小编为2024考研的小伙伴们准备了丰富的学习资料,点击下方蓝色下卡片可获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