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已公布!考研初试第一场结束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考研政治得了多少分,自己对了多少,错了多少,针对这一问题,高顿教育第一时间整理了2024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快来看。⭐2025考研备考资料领取 
2024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已公布!
  更多科目加急更新中~请持续关注本网站!!
       2024考研在线估分系统已上线,一键估分查询
立即扫码估分吧!!!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19年1月,陈独秀在回应当时社会上对《新青年》的攻击时写道: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救,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复兴文库》第1编第7卷第3册
  材料2
  1940年1月9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中指出:
  “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
  “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究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一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3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乘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希望大家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摘自《求是》2023年第17期
  (1)结合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历史,分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探索及其意义。(6分)
  (2)为什么说“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今中西文化之争”?(4分)
  参考答案:
  (一)
  (1)在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上,中国共产党走过一条跌宕起伏但是臻于成熟和自信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从党成立之初对传统文化“激烈地批判”,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批判地继承”;在党成立初期,就提出了以“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使得红色文化这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新形态有了长足的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完整阐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文化观基本形成,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正式形成。
  (3)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改造和利用”,党形成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文物活起来”等。红色文化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有了一定发展,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典型和榜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
  (4)改革开放时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初期,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红色文化也实现了思想解放和复苏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世纪之交,红色文化的主题迅速转变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创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文化建设只要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就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江泽民在三个代表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养分,是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总之,红色文化不但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时代的生命与活力,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思想文化历史养料,提供着文化支撑。
  (二)
  所谓”古今中西之争”实质就是指如何看待古代与当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问题,也就是有没有文化自信的问题。“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实力和底气来自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成就、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基础。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方针,加大文化投入,取得了突出的文化成就。所以,我们更有条件破解中西古今文化之争。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
       由于篇幅有限,更多,点击下方图片,领取PDF版2024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