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根基所在,专业的质量和结构,更是直接关系着高等教育支撑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近年来,在“双一流”建设的浪潮中,我国各大高校持续推动专业“迭代升级”,以专业竞争力的提升为地方产业发展赋能。上海高顿考研网将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同步如下:
上海高校专业获评A+数量有多少
6月18日,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正式发布。除了整体排名结果之外,各省市高校的专业尤其高水平专业的排名情况,也备受关注。本地哪所高校获评A+专业数量最多;哪些高校获评A+专业数量名列地方三甲,成为区域翘楚?本篇提取排名榜单中A+专业数量位居前列的各省市高校,一睹他们的专业建设风采。同时,这些高校与地方共建共荣、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作用,也可从中窥见一二。
全省第一,满载荣誉
专业建设是一所大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办学特色最显性的体现。获评A+的高校,无疑是该专业建设水平的塔尖,是本省市乃至全国高校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典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海南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南昌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青海大学、中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获评A+的专业数量位居所在省市第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获评A+专业的数量,远超本省其它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26个专业获评A+,其中,材料化学、信息安全、管理科学等9个专业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如创办少年班、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等,是我国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以前沿科学和高新科学为主、医学和特色文科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哈尔滨工业大学50个专业获评A+,智能车辆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位列全国高校第一,涵盖了机械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等6个专业类。学校始终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优势特色,参与了探月工程等1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累计10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数百项成果助力中国航天66载……科研成果数不胜数,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高教强省,出类拔萃
从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来看,北京的A+专业数占据绝对优势,上海和江苏的高校专业获评A+数量在全国脱颖而出。顶尖专业数量优势明显,堪称王牌专业豪门。
北京盛纳了我国最多的高校,48所北京高校的544个专业获评A+,高校专业建设可谓质量并进。北京大学(102个A+)、清华大学(66个A+)、中国人民大学(43个A+)成为北京A+专业数前三的高校。北京大学有67个专业排名全国第一,涵盖哲学类、物理学类、社会学类、医学技术类等29个专业类,另有18个专业排名全国第二,专业建设实力首屈一指。清华大学有35个专业排名全国第一,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等16个专业获5项全A+评级,成为王牌专业中的王牌;中国人民大学拥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全、实力硬,助力学校形成“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我国高教强省之一的上海,高校数量众多,更不乏世界名校。上海共有22所高校的222个专业获评A+,A+专业数前三的高校分别为复旦大学(44个A+)、上海交通大学(38个A+)、同济大学(29个A+)。以复旦大学为例,学校对标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专业建设,打造专业领域的高原高峰。在近日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复旦大学申报的20个专业顺利入选,获批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计61个,占全校专业数(不含2018年后新设专业)的87%,这是学校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成果体现。
融于地方,强势崛起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专业建设实力强劲的高校,是为地方提供科技成果与人才的宝库,是拉动地方发展的强力引擎。
东部地区名校云集,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为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