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足联本届世界杯收入相比,央视10亿元的世界杯转播收入,仅是“小巫见大巫”。
  国际足联驻华商务代表、北京欧讯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晓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本届世界杯国际足联将获得80多亿美元的总收入。”
  其中,国际足联负责电视转播事宜的官员埃里克森日前对外公布,仅出售2010年世界杯的电视转播权,国际足联就将进账27亿美元。
  但是,在这看似光鲜的收入账本后面,“带着枷锁跳舞”的国际足联似乎正在面临商业模式的嬗变。
  收入账本
  “国际足联收入构成中主要分三部分,分别是转播权销售、厂商赞助、与世界杯相关的产品销售。”朱晓东称。
  转播权销售一直是国际足联最稳固上升的收入来源。据官方数据显示,本届世界杯全球电视转播权已经卖出了27亿美元,而此前的2006年德国世界杯,国际足联获得12.2亿美元电视转播收入。
  世界杯的厂商赞助,一向被认为是可以带来成功市场营销的。阿迪达斯利用世界杯的平台,一跃反超老牌体育运动品牌耐克,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以2002年韩日世界杯为例,当年,韩国现代汽车斥资15亿欧元成为官方8年顶级赞助商,同年现代汽车在美国的销量增长高达40%,品牌认知度从32%一举跃升至67%。
  同时,国际足联为了提高赞助商的权益,本届世界杯推出顶级官方赞助商的策略,将以往10几个的官方赞助商,进行切割管理,分为8年顶级官方赞助商和4年顶级世界杯赞助商。
  其中,阿联酋航空、阿迪、可口可乐、现代汽车等6家企业,成为了2010和2014年世界杯国际足联的8年顶级赞助商。而包括国内企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内的8家企业,则成为了国际足联2010年世界杯4年的顶级世界杯赞助商。
  这些赞助商将获得国际足联赋予的赛场LOGO展示等相关权益,同时,付出相应的现金代价。
  朱晓东介绍称,6家8年期的官方赞助商各家支付的金额不等,平均每家支付的平均金额为2.5亿美元,此外,8家世界杯顶级赞助商的招标价为每家6000万美元,而中国企业英利绿色能源实际支付金额应该在2亿元。以此计算,仅顶级官方赞助商的赞助收入,国际足联就有15亿美元进账。
  国际足联剩余20%左右的收入,来自授权品牌产品销售等。据了解,国际足联指定了一家美国公司Global Brands Group,作为国际足联品牌授权产品的总代理,而Global Brands Group则以逐级代理的形式收取费用。在中国市场,该美国公司将业务分包给新加坡的一家公司运营。
  由于国际足联运营世界杯的收益是集中在4年或者8年期,而且存在一定变数,因此,按年计算存在一定难度。朱晓东称,粗略计算,国际足联每年的收益约10亿美元。
  不过,来自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内部的一份名为“NBA在中国价值所在”的报告显示,NBA、FIFA World Cup、F1是世界前三大最赚钱赛事,年均收益情况分别为33.5亿美元、17亿美元、15.5亿美元。
  国际足联的“馒头”
  作为一个国际体育组织,国际足联与各国加盟足联协会之间存在依附关系。
  据了解,国际足联拥有22个执行委员的席位,而这些席位必须经由各国足协统一推举。由于欧洲足球比较发达,因此在现有的国际足联执委席位中,欧洲成员占了8名。而中国并未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作为足球欠发达国家,中国足协可以向国际足联申请“金球计划”。该计划施行定期申请制度,每次国际足联会向全球足球欠发达地区发放50万-100万美元的资助,以扶持该国家足球事业的推广。
  据悉,中国足协曾成功申请到了一笔奖金,最终被用于办公区域的购买。据悉,该办公物业在过去数年间也身价倍涨。
  除了各国足协可以从国际足联获得足球推广的“馒头”,国际足联的收入还被用于自身运营的支出。
  朱晓东称,目前国际足联有约200人的团队,负责国际足联的日常运营。同时,众多的如欧讯体育一样的国际足联的协议委托机构,也会从国际足联碗中分得一杯羹。
  南非财政部副部长莫莱凯蒂曾表示,世界杯场馆建设和装修费用以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的开销为116亿兰特。据估算,受建筑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南非2010年世界杯的举办费用将可能突破300亿兰特。
  而世界杯期间,国际足联同样面临巨大支出。国际足联秘书长瓦尔克表示,国际足联为总共32支参赛球队提供了总额为4.2亿美元的奖金,比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多出了61%。
  这意味着2010年世界杯冠军将得到3000万美元的奖金,而亚军将得到2400万美元。同时,所有南非世界杯参赛球队将得到100万美元,以平衡球队在世界杯备战期间的开支。
  带着枷锁跳舞
  受制于和各国足协的伴生属性,以及在全球不同地区的处境,国际足联在商业运作上,实际是带着枷锁跳舞。
  以中国市场为例,虽然中国是前三大经济体,但是,国际足联在中国的赞助收益并不明显,直至英利绿色能源的出现,似乎才打开了一道出口。
  为此,国际足联十分兴奋。国际足联市场总监蒂姆·威尔曾表示,拉来中国企业的赞助,是国际足联工作的一大突破。“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现在世界杯赞助商的行列中,甚至不只是赞助世界杯,还可以考虑成为国际足联的全球合作伙伴。”
  这种起初阶段的处境与世界杯推广不力有关。朱晓东称,“国际足联也意识到它们该有一个商业的派出机构,为其做一些足球本身的推广和赞助商管理。这个提议一直都有,不过比较敏感,因为已经有各个国家的足协在那里。”
  2002年亚洲世界杯期间,国际足联曾经试图试水上述模式。在亚洲,国际足联设立了一个类亚洲区总部的机构,不过,时任该组织的中国区总经理、负责女足世界杯推广的朱晓东回忆,“由于各类原因,那个组织最后并未起到实际上的商业价值,最终成为了一个赛事跟单者的角色”。
  国际足联对于商业运作并非缺乏创意。为了应对变化的世界杯转播权销售市场,国际足联曾将转播权销售给第三方公司。据了解,国际足联将2002年和2006年两届世界杯全球电视转播权转给德国的基尔希公司,该公司委托它的全资子公司RISMA公司向全球销售。国际足联因此获得了20亿欧元左右的回报。
  不过,商业运作更灵活的体育赛事运营商如NBA,已经摈弃了出售转播权这一古老的盈利模式。据了解,NBA中国公司将中国市场的版权仅以约2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央视,但是,在央视的广告收益中,双方却签订了利益分配合同,NBA在获得版权收益同时,也将收益延伸到了转播机构链条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