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通货膨胀目标制
1.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概念
通货膨胀目标制指货币当局事前向社会公众宣布年度物价上涨目标,并通过观察包括货币供应量、失业率、股票指数在内的一系列指标来定期分析经济态势和物价走势,做出适当的货币政策操作,确保实际物价上涨水平维持在公布的通货膨胀预期目标之内。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如果预测实际通货膨胀高于目标或目标区,则采取控制性的政策,以把可能高于目标的通货膨胀率降下来,使之落于目标之内;如果预测的取向相反,则可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如果通货膨胀预测在目标区之内或非常接近目标,货币政策倾向可保持不变。
2.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特点
①.抑制通货膨胀成为中央银行*10的政策目标,政策当局必须事先确定一个目标通货膨胀率并向全社会公布。
②.货币当局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相应的承诺,通货膨胀目标的实现与否,成为评价货币政策绩效的首要标准。为此,中央银行享有充分的独立性。
③.新的政策改革使得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不在重要,中央银行的政策反应主要根据社会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以及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预测是否偏离公布的目标而定。
3.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优点
与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等中介指标相比,其*5的特点是实现了规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从而克服了传统框架下单纯盯住某种特定金融变量的弊端:
①.增加了政策透明度。公众可对货币政策目标、手段及政策调整依据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众对货币政策的实绩进行评估。
②.赋予了中央银行*5的政策灵活性:
强调了反通货膨胀,社会公众对单一金融变量的关注程度下降,使中央银行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综合运用多方面信息对本国经济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
在盯住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在物价指数和目标通货膨胀率的确定,反通货膨胀路径的选择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③.通货膨胀目标有利于解决通货膨胀难题。因为货币当局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声誉,使社会公众相信中央银行不会在遭到外来冲击就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应;另一方面,货币当局在真正遇到严重外来冲击时可以适度调整货币政策,缓和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压力。
4.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序列的原则
①.可测性,即该指标的精确数据可以在较短时间得到,并且事后不需要太多修正
②.相关性,即该指标能真实的反映货币对商品价值的变化
③.可控性,即该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价格变化的长期趋势,一次性冲击应能有效地剔除。
5.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依据
这个目标的理论依据是综合的。承认有一个当前条件所决定的基本通货膨胀率,对应于这个通货膨胀率,可按“规则”控制货币供给;承认有诸多外在的引发通货膨胀因素,则应采取相应抉择的对策。即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凯恩斯学派“相机抉择”政策与货币学派的“单一规则”的统一。
凯恩斯学派赞成中央银行采取“相机抉择”政策,认为市场经济并无自动调节或稳定的取向,而且货币政策的时滞是短暂的,中央银行应会同财政部门依照具体经济情况的变动,运用不同工具和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金融和经济。中央银行一旦认定目标,就要迅速采取行动。
而货币学派确实主张制定“单一规则”来代替“相机抉择”,即中央银行应长期一贯的维持一个固定的或稳定的货币量增长率,而不应运用各种权力和工具企图操作或管制各种经济变量。货币主义相信市场机制的稳定力量,而由于时滞的存在和人为判断失误等因素,“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往往不能稳定经济,反而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制造者。
二、 如何全面理解金融市场实现其功能所必须具备的理想条件?(2007研)
金融市场具有调剂资金余缺、风险转移、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降低成本等功能,但这些功能能否正常发挥,还取决于市场本身的效率和质量。
具体来说,要使得金融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金融市场中金融交易的工具丰富,交易形式多样化,才能满足社会上众多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多种多样的需求,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发挥金融市场积累和融通资金的功能。
②.大量的资金需求和供给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十分活跃,社会上存在着庞大的资金需求和供给,这是建立金融市场并能有效运行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而投资者对金融市场资金的供给源源不断,则支撑了金融市场的壮大。
③.市场管理合理,货币当局能够适应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运用适当的金融手段来调控市场的运营。这是金融市场发挥其应有功能的必要条件。
④.完善和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金童机构体系是金融市场的主体,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灵活而有效的金融服务,沟通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应者,从而赋予金融市场活力,创造金融市场效率。
⑤.健全的金融立法。在金融市场中,有了健全的立法,并且交易双方都能遵守法规,才能保障交易双发的正当权益,维护竞争的基本规则,保证金融工具的信用,使交易相对自由。
⑥.市场交易主体理性。只有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具有充分的利益约束,能够理性地决定自己的交易行为,才能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的供求变化做出正确的投融资决定,从而使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和调节功能得以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