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加多宝的一封万言书再次把其与广药集团的纠纷曝光于世人。
日前,加多宝透过官网和微博发布致两会代表委员“万言书”,质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未审先判”,并称广药向其索赔10亿是翻云覆雨、赶尽杀绝的行为。广药则以五大问题自问自答的形式回敬加多宝,称加多宝此举是在扮演弱者,是真正的“影帝”。
经过几年的纷纷扰扰,两家企业之间频繁发起口水战、宣传战、广告战,可谓斗争手法不断。加多宝为何选择此时突然发力,时机值得推敲。3年缠斗,双方的力量对比是否发生变化,未来双方的斗争焦点又在哪里?无论怎样,争夺市场仍然会是这场凉茶之争的焦点。
凉茶的两会对决
2013年3月12日,加多宝开始了再次进攻。
据本报记者了解,两会前夕,广药宣布王老吉从未改名,并准备维权向加多宝集团索赔10亿元,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加多宝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了《让“非公经济”同样成为党的执政基础 加多宝集团致两会代表委员的一封信》。
据悉,这封信主要是呼吁代表和委员,对正在发生的国有企业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非公有制企业加多宝集团之间的“凉茶之争”予以关注。
对于加多宝的举动,广药集团副总经理倪依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多宝说的一些理由不符合事实,这是他们一贯的做法,在打悲情牌。
“当年我们从广药集团租借商标时,王老吉凉茶已经陷入停产状态,市场销售额几乎为零。而当它从我们手中被抢走时,品牌价值超过千亿,市场销售额是一百多亿。”加多宝在信中质问广药,加多宝辛辛苦苦将“红罐王老吉”养育17年,又被迫拱手送回之后,还被要求再付“10亿元”的天价赔偿,公理何在?
对此,倪依东回应称,广药并没有对加多宝索要10亿元的天价赔偿,也不知道这个数据从哪儿来的,广药的意思是加多宝投放了多少虚假广告的费用,他们就应该用相应的费用再在媒体上进行更正说明,而不是说广药要这些费用。
据本报记者了解,1月31日,广州市中院作出民事裁定,裁定加多宝公司立即停止使用“王老吉改名为加多宝”以及“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或与之意思相同、相近似的广告语进行广告宣传的行为。
随后,加多宝公司对该裁定不服,随后向法院申请复议。今年2月28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新浪微博发布公告称,针对王老吉诉加多宝虚假广告宣传一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复议决定书,驳回加多宝对“诉中禁令”的复议申请,并要求加多宝公司3日内撤回所有被禁止发布的广告,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在电视台、电台、报刊杂志、互联网、经销商、零售商所做的相关广告。
不过,加多宝在公开信中却认为,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出的“诉中禁令”有失公允。
对此,倪依东则认为,“加多宝如果认为裁定不公正,可以通过正常的司法程序进行上诉,不应该在媒体上不顾事实,恶意发出自己的言论,我认为这很不符合企业的行为。”
此外,加多宝和广药方面还针对非公经济的市场地位问题、加多宝的“民企身份”问题,是否存在借两会炒作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
双方被曝压货式竞争
对于双方的恩恩怨怨,倪依东坦言,“双方的争争吵吵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取决于对方,我们从来没有主动搞过什么事。”
其实,加多宝和王老吉之间的纠纷,还得从3年前说起。2010年11月初,广药集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王老吉凉茶2010年销售预计可达150亿元。在此基础上,广药将依托“王老吉”的品牌资源,向“大健康产业”进军,争取在2015年王老吉大健康产品实现500亿元销售收入。自此双方经历多个回合口水战,并最终引发双方3年决裂。
随后至今,双方以争斗抢市场,在媒体广告投放、电视节目赞助、凉茶销售渠道等各方面进行了殊死搏斗。经过将近一年的销售终端对决,加多宝和王老吉目前力量的对比情况如何呢?
有不愿署名的饮料行业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据他发现,无论是广药也好,加多宝也好,他们产品销售的新鲜度急剧下降,目前市面上卖的许多产品都是三个月以前的货,说明他们经销商那里压货很多,双方都在给经销商增加压力,在疯狂抢占市场。
事实上,加多宝和王老吉之间的渠道战还得从去年5月份开始。在仲裁结果出炉前的2012年5月10日,一则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9期紧急招聘信息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猜想。
本报记者当时从广药集团官网上看到,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公司正在招揽3000名快消人才。招聘公告称:“只要您有经验、有能力、有冲劲,王老吉便是您新事业的起点!特殊时期、特殊薪酬,欢迎加盟!”
经过将近一年的布局,广药王老吉的发展情况如何呢?倪依东透露说,2012年广药的红罐王老吉销量是20亿元,绿盒王老吉是27亿元,如果加上含税价,两者将近60亿元;2013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目标是60亿元,绿盒王老吉是40亿元,加在一起是100亿元。
“王老吉去年只做到了20亿左右,但是营销费用却大幅上升,销量出现了下滑。”上述饮料行业知情人士分析认为,做饮料还是渠道为王,终端制胜,如果渠道没有建好,广告打得再多也没用,消费者看不到产品,就等于浪费运营费用和销售费用,王老吉现在不需要过多的打广告,关键是在渠道上,王老吉在2013年应该老老实实地去搞终端、做渠道。
据倪依东对外披露,广州药业[-1.37% 资金 研报]旗下全资子公司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公司经过半年的运作之后,红罐王老吉目前在全国的铺货率已经高达60%。目前,王老吉又开始启动新一轮特薪招聘,新增职位3000人,2013年整个王老吉的销售团队将达1.5万人的规模。
为实现红罐和绿盒100亿元的销售目标,广药版王老吉将有20亿元费用投入市场,在广东、浙江、江西、湖南、河南、四川以及北京等销量重点市场,采用央视、卫视、地方台以及户外、数字媒体、平面等全方面立体投放模式,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营销空中布局。
“加多宝算是活下来了。”上述饮料行业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商标被收回以后,加多宝《中国好声音》节目赞助和广告投放得比较及时,他们经营凉茶的能力在国内还是首屈一指的,虽然他们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有将近200亿左右,但是由于不是上市公司,这一数据还有待考证。
“凉茶争端”大事记
1995年
羊城药业将红罐和红瓶凉茶的生产经营权租赁给鸿道集团,公司保留盒装王老吉。
1996年
羊城药业被纳入广药集团。
2000年
广药集团授权许可鸿道集团在红色罐装凉茶上使用注册证号为626155号的“王老吉”商标,期限从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共10年。
2010年
鸿道集团租用“王老吉”商标到期,广药计划收回商标许可权。
2011年
广药集团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
2012.5.9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裁决加多宝集团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2013.1.31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诉中禁令”裁定广东加多宝诉中暂时停止使用“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广告语。
2013.2.28
加多宝宣布将被迫更换广告。
红星二锅头的资本梦
改制工作有望年内收官
本报记者 王先知 北京报道
北京红星二锅头的重组及上市动向,一直备受关注。
两年前的2月22日,北京首都酒业有限公司(下称“首都酒业”)正式挂牌成立。由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龙徽酿酒有限公司等酒企组成,当时外界传言是计划两三年内上市。两年过去了,这次重组改制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这家老字号的企业何时才能登陆资本市场?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其在北京地区*5的竞争对手牛栏山二锅头?
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2013年3月13日,本报记者[*{7}*]采访了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星二锅头”)总经理冯加梁,他从各个方面介绍了北京老字号的*7发展状况。
二锅头品类
“竞合”才是出路
在北京地区,有众多的“二锅头”企业,外行人一时还真不好分清它们之间的渊源。
据本报记者了解,红星二锅头是着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它始建于1949年5月,是中央税务总局筹建的我国*9家国营酿酒厂,当时收编了北京城近郊的龙泉、永和成等12家老字号酒作坊,汇集了酿酒人才和技术,“红星”全面继承了北京二锅头传统酿酒工艺。
“北京地区的烧酒可追溯到八百年前的元代,二锅头成形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发扬光大于‘红星’成立之后。”冯加梁告诉本报记者,为迎接新中国成立,首批红星二锅头酒在1949年9月投放市场。
此外,冯加梁还介绍说,红星二锅头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在1965年起曾扶持顺义牛栏山等郊区县酒厂,帮助其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市场经济改革的原因,又主动放弃“红星二锅头”的全名称商标注册,让其他企业也能生产二锅头酒,一起做强、做大“二锅头”品类。
在此期间,“红星二锅头和牛栏山二锅头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师徒之间的关系。”红星二锅头总经理助理兼董事会秘书孟庆宇告诉本报记者,北京地区有43家有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这几年确实有几家二锅头品类的企业发展的比较好,红星二锅头的竞争对手不止牛栏山二锅头一家,还有京都二锅头、华都二锅头等。
经过多年发展,红星二锅头产品已发展为普通、特制、精品、珍品、珍藏五大系列产品群,该公司2003年推出了文化底蕴深厚、品位高雅的红星青花瓷珍品二锅头、红星1949等,成为北京高档白酒的经典代表,成为首都招待国内外宾客的北京名酒。
虽然,红星二锅头称自己是其他二锅头的“祖师爷”,但是众“徒弟”的发展已经对他们形成了冲击。红星二锅头如何看待这些日益壮大的竞争对手?
孟庆宇认为,如果没有红星和牛栏山两家二锅头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没有今天二锅头品类的巨大发展规模,从这一角度看,有竞争是好事;这两家企业应该有“品类兴、企业兴”的共识,未来应从竞争向竞合的关系发展,所谓竞合并不是指产权合一,而是指双方在竞争的同时要强化双方的合作,共同把二锅头品类做大。
“不搞过激式发展”
相对于二锅头品类的发展,其他白酒企业可谓“激进式”。
本报记者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制定的《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看到,白酒行业预计到2015年产量达到960万千升。不过,截止到2011年底,白酒实现产量1026万千升,行业收入规模达到3746.7亿元。这意味着,白酒业“十二五”规划的产量目标早在2011年就已经超越了。
不仅如此,贵州、四川、江苏、湖北、安徽等白酒大省也在争相推进产能扩张的步伐,而剑南春、山西汾酒[-0.08% 资金 研报]、泸州酒业、西凤酒、沱牌舍得[0.37% 资金 研报]、杜康酒等白酒企业此前也纷纷提出扩能计划。
具体到二锅头品类,红星二锅头的竞争对手也在大力扩产。顺鑫农业[-0.64% 资金 研报]今年1月份发公告称,为提高牛栏山酒厂中高档优质白酒生产比重,促使企业低档白酒向中高档转型,拟自筹资金投建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牛栏山酒厂研发中心暨升级改造工程(二期)项目,投资总额为4.8亿元。
目前红星二锅头未来的发展态势如何?冯加梁表示,许多二线品牌都在向前冲刺,业绩有的确实也不错,这是他们的发展方式,红星二锅头不好做过多的评价,但是红星二锅头不会采取过激的发展方式,公司十一五规划是每年销售收入增加1.5亿到2亿,十二五的规划也是比较稳健的,规划的目标是30亿-40亿。
红星二锅头2012年全年的产量是11万吨,销售收入是25亿元,其中60%的销售收入是在北京地区之外,40%的销售收入在北京地区。
重组改制即将完成
前几年,以联想控股为代表的业外资本纷纷进入白酒行业,白酒行业也进入了资本运营阶段,为了达到北京国资委旗下的白酒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北京首都酒业有限公司孕育而生。
公开信息显示,北京首都酒业有限公司注册在北京市怀柔区,由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控股[0.00%]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北京京泰投资管理中心共同投资组建,汇集了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龙徽酿酒有限公司等多家北京知名酒企,旗下拥有“红星”、“龙徽”、“古钟”、“六曲香”、“中华”、“夜光杯”等品牌。
据本报记者了解,首都酒业注册资本为1亿元,北京一轻总经理苏志民出任其董事长,红星与龙徽葡萄酒董事长于吉广任总经理。此前,于吉广曾表示,首都酒业将力争十二五中期实现上市目标。
两年过去了,首都酒业的重组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对白酒行业的定位是积极发展,但是到了十二五之后,则变成是做大做强,这就是首都酒业成立时的政策背景。”孟庆宇告诉本报记者,根据北京市国资委的要求,首都酒业的发展分为三步走,*9步是先挂牌,第二步是再融资,第三步就是上市。
目前,首都酒业的改制工作正在按照步骤,积极稳步向前推进,改制工作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实现,改制完之后就会进行融资,将会考虑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股权的多元化等。
此外,冯加梁也表示,首都酒业的上市工作正在积极稳妥推进,红星二锅头作为首都酒业的基础企业,一直都是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来管理企业的。